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兴市场仍存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 03:11  经济参考报

  摩根大通刚刚列出三大因素看好来年亚洲市场(除日本),分别是风险溢价下降、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长复苏,及低利率环境。笔者亦认同新兴市场的投资机遇,不过不能盲目地全面看好,个别国家风险仍然存在。

  整体而言,是次海啸直接打击的是已发展国家,过往一直引以为傲的强健经济实力及金融体制于是次冲击中变得体无完肤,从债券孳息反映的风险溢价,在这年内出现明显收窄。

  就以俄罗斯及巴西为例,今年年初两国美元国债的息差分别为7.34及2.9厘,但到了12月中,在没有受到广泛的信贷评级提升下(穆迪除外),它们的息差已收窄至2.39及1.65厘,类似情况亦见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如墨西哥及菲律宾等,可见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戒心降低不少,利好资金流向。

  至于低利率方面,新兴市场利率应会比已发展国家先行,通胀为主要的威胁。印度及韩国为较受压力的国家。印度刚公布的11月批发物价指数(WPI)按年上升4.78%,较10月份的1.34%明显为高,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带动。由于近日农产品期货价格持续高企,食品引起的通胀压力难以得到舒缓,印度加息有机会于明年上旬出现。这种由外力引致的加息与内需触发的不同,并不利于投资气氛,类似的情况亦出现于越南市场。

  虽然上述列出了亚洲市场的部分隐忧,但外围环境始终令投资者聚焦亚洲。首先,刚刚的一年中国已取代了纽约及伦敦,成为全球IPO金额最高的地方,反映经济及金融活动由西向东移。

  另外,本身已债台高筑的已发展国家过了这一年情况更堪虞。为了支援一系列的救市方案,美国、英国、欧元区及日本这一年合共发行了接近4万亿美元的债券,比2007年上升了80%,当中美国的发债额更是增加1倍。相对而言,亚洲国家的负债比率却见好转,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不升反跌,问题只是在大气候下她们能否独善其身。

  亚洲区内的利率应呈个别发展,西方国家的加息周期会较迟出现,但这有助保持环球的现金流,利好较质优的亚洲市场。在众多的利好因素中,笔者认为海啸后投资者对亚洲市场的风险胃纳上升是最为主要,只要这势头不变,亚洲区基金仍是组合中的首选。

  (摘自12月17日《香港商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