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丹麦违反程序强推草案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反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 09:08  中国政府网

  丹麦强推草案引起发展中国家反对

  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6日电(记者 尚军 徐力宇)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16日出现激烈交锋。主席国丹麦违反大会程序,试图自作主张将一份私下拟订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当天中午,新任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试图启动高层会议,邀请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到会发表讲话。但按照大会程序,在此之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应分别提交一份报告,作为高层会议阶段讨论的基础。

  但是,拉斯穆森在两个工作组尚未提交报告的情况下,以推动谈判为借口,试图将主席国准备的一份草案提交给高层会议讨论。会上,巴西代表率先对大会主席违反程序的做法表示反对,并得到了中国、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严正指出,这绝不是一个程序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大会主席不能未经各国代表讨论,凭空拿出一个草案,这种做法不符合透明原则,是对与会各国的不尊重。

  这一争议看似程序性,但背后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谈判坚持双轨制还是单轨制上的较量。

  根据2007年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目前的气候变化谈判应当坚持双轨制,即《京都议定书》下的谈判,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就长期的、更广泛的减排行动进行谈判。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应接受强制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但发达国家试图抛开《京都议定书》另起炉灶,缔结一份包括美国等所有国家在内的单个法律文件,逃避自身责任并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实行所谓的单轨制。

  会上,发展中国家普遍主张,不能扼杀《京都议定书》。尽管在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口头上表示坚持双轨制,实际却一直在拖延《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下的谈判,试图达到以单轨制取代双轨制的目的。

  迫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压力,身为大会主席的拉斯穆森同意在当天晚些时候继续进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

  16日早些时候,拉斯穆森接替丹麦前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成为本次气候大会新任主席,赫泽高将以特别代表的身份继续参加大会。赫泽高对此解释说:“这属于程序性变更,因为在目前多国领导人前来参加会议的情况下,由首相拉斯穆森担任大会主席更为合适。”但此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认为赫泽高在谈判中偏袒发达国家。  

  丁仲礼:一些国际性气候方案或报告存在“缺陷”

  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6日电(记者杨骏 郇公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16日在哥本哈根指出,八国集团以及经合组织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都存在缺陷,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也并非完美,这些方案或报告的某些内容对发展中国家明显不公。

  丁仲礼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在谈判中主要参考的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此外还有八国集团和经合组织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等。尽管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目标,而发展中国家没有,但如果按照这些方案进行,也就是说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全球升温幅度设定标准的话,2006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人均累计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到5.4倍,也就是说他们排放温室气体的空间仍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

  丁仲礼指出,首先上述方案和报告没有考虑历史排放的巨大差异,发达国家人均历史累计排放(1900年至2005年)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其次,一些方案还设计了发展中国家未来的排放空间,结果是发达国家能占用更多的排放空间。

  丁仲礼还特别提醒要警惕由某些发达国家设计的减排路径“陷阱”。他说,一些发达国家以气温对二氧化碳的高度敏感性和气温上升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影响为由,规定将地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的阈值,并强调要达到这一阈值,就要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百万分之一)内(到2020年),以此得出全球只能排放8000亿吨二氧化碳的结论。按照某些发达国家设计的这一减排路径,占全球人口15%的发达国家仍能占用8000亿吨中40%以上的排放空间,而占全球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占用50%多的排放空间,“这完全不公平”。

  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要求发达国家遵循谈判规则

  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6日电(记者陈文仙 黄堃)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它们16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层会议上要求发达国家遵循谈判规则,同时提高减排目标和气候变化融资数额。

  小岛国联盟代表、格林纳达总理蒂尔曼·托马斯说,小岛国联盟强烈要求根据2007年“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坚持双轨制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

  所谓双轨制是指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就中期减排指标承诺进行谈判,而发展中国家和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则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就长期的、更广泛的减排行动进行谈判。但一些发达国家试图将双轨制谈判合并,以逃脱《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

  托马斯说,为帮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排放超过45%,这样才能帮助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与工业革命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

  非洲国家代表、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说,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到2015年要达到每年500亿美元,到2020年要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其中至少50%的资金要用在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非洲和小岛国等。就短期融资方面,他要求,为提议中的每年100亿美元的资金成立一个“启动基金”,立即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最不发达国家代表、莱索托首相帕卡利塔·莫西西利说,最不发达国家支持《京都议定书》中已为发达国家规定的减排目标,认为发达国家进一步的减排目标应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至少减排45%,到2050年至少减排95%。他还说,最不发达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为严重,因此发达国家应向它们提供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

  天天谈之第十天:突生变数

  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6日电  鉴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一阶段会谈进展缓慢,各方普遍对15日开始的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谈寄予厚望。然而16日的大会却突生变数,主席国丹麦违反程序自作主张试图将一份私下拟订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引发激烈交锋。

  按照程序,大会应该按照“双轨制”分别由《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分别提交一份报告,作为高层会议阶段讨论的基础。但16日中午,新任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以推动谈判为借口,突然抛出了一份新的草案。

  这一做法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致指责。巴西代表率先对大会主席违反程序的做法表示反对,并得到了中国、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严正指出,这绝不是一个程序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大会主席不能未经各国代表讨论,凭空拿出一个草案,这种做法不符合透明原则,是对与会各国的不尊重。

  而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任大会主席一事,也引起多方媒体关注。有消息称,原任主席、前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表示,在高级别会议召开之际,将大会主席职位交由首相更为合适,主席变更“只是程序性”的。但另有消息说,许多发展中国家指责赫泽高过分偏向发达国家,对大会陷入僵局负有责任,这才是其辞职的真正原因。

  大会迟迟未能取得进展也使得场外抗议人群的情绪更加激动,数以百计的人持续在大会会场所在地贝拉会展中心外抗议,呼唤“气候正义”。警方与示威人群发生冲突,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250人被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指出,所有各方都应该设定更加艰巨的目标,但富国应该明确承诺向穷国提供的援助。“我已经敦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协同努力。我认为,它们能够并且必须做到更多。”他强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是大会最终达成协议的关键,“我们离大会达成最终协议只剩下三天的时间了”。但他表示,对最终达成协议“适度乐观”。

  随着会议渐近高潮,全球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关注也持续升温。有关“哥本哈根”或“气候大会”的搜索词已经跃居各大网络搜索引擎排名前列。此外,目前已经确认,将有约1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大会最后阶段的领导人会议,这也使得本次会议“膨胀”成为规模最为庞大的国际会议之一。

  科技点评:哥本哈根不需要“丹麦文件”

  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6日电(记者郇公弟)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倒数第三天,“丹麦文件”的魅影再次显现。在16日上午的谈判中,主办方丹麦没有取得各国谈判代表的同意,试图将自行拟定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对此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抗议,坚决反对主办方越俎代庖。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他对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直言:“这一举动将严重影响到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巴西、印度、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对中方的表态予以支持。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主办方确实做了许多辛苦的准备工作,但是丹麦更应当明白它的责任是帮忙,而不是添乱。

  首先,主办方应当明白,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预定程序,只有程序公正、透明,才能保证没有任何参与方的利益受损。丹麦作为主办方,当然可以为推动谈判进程作出自己的努力,但任何努力都不应当抹杀之前的谈判成果,更不能试图通过改变程序实现自己某些令人怀疑的目的。

  其次,主办方应当明白,任何提议都不能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要求,不能违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事件看似是“程序”问题,但没有人会相信主办方一再试图提出“丹麦文件”,是由于对联合国谈判规则“外行”,或者出了“技术性错误”。

  第三,主办方应当明白,气候变化问题必须由全球所有的国家来决定,而不能由少部分国家来决定,联合国框架下的谈判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主渠道。正如苏伟所说:“各方在谈判中已经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哥本哈根大会成果唯一有效的法律基础,应当是联合国气候谈判两个工作组的工作成果。”

  全球数十亿人都在关注哥本哈根大会,主办方急切的心态或许可以理解。但如苏伟所说,这是一个由谈判各方所推动的谈判进程,不能试图通过“从天而降”的文件来推动谈判。

  需要指出的是,说是主办方的问题,其实所有发达国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让谈判取得进展,包括丹麦在内的发达国家必须认真倾听发展中国家心声,保证会议遵循“巴厘路线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和框架,必须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提高减排指标以及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的要求。只有这样,才是让哥本哈根留名青史的正确途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联合国对哥本哈根大会组织工作不力表示遗憾

  新华社联合国12月16日电(记者白洁 顾震球)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内西尔基16日说,联合国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本周出现大量与会人员无法按时进入会场的现象表示遗憾,并正采取一切可能措施缓解这种状况。

  内西尔基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每日例行记者会上说,全世界有4.5万余人注册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大大超出了主会场贝拉中心容纳1.5万人的人数上限。与会者大部分于14日后陆续抵达,因此主会场外出现了大面积人员拥堵,无法按时进入会场,入场证件领取处也出现长时间延误。

  内西尔基说,此次与会人员中超过半数是非政府组织代表,多于以往任何一次气候变化大会。为保证各非政府组织都有均等机会进入会场,目前采取的针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进入制度将继续实行。

  他表示,丹麦政府和丹麦非政府组织网络正积极为无法进入贝拉中心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寻求另一处与会地点。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6日,随着出席大会最后阶段领导人峰会的110多位各国领导人陆续抵达哥本哈根,会议组织者开始对进入会场的非政府组织人数进行限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