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新
中午12点50分,当杨景华攥着家里的水卡走入自来水公司的营业厅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
二十多平方米的营业厅内,排在他前面等待购买自来水的人“少说也得有四十人”,因为室外天气冷,队伍并没有排成直直的一行,而是扭来扭去,蜿蜒成一条扭曲的人龙,缩在这并不很大的营业厅内。
“我专门挑了午休这样一个平时人很少的时间过来(买水),没想到前面已经有这么多人在排队了。”回忆起上周二(12月8日)自己购买自来水的经历,杨景华说。
杨景华住在北京市顺义区,一个位于北京东北方向的郊区,这里是北京市唯一普及了自来水IC卡售水的区——居民用水,必须先往IC卡里充值购买水后才能使用。
得益于这种制度安排,水价上调之前,当地居民可以通过往家里的IC水卡里充入大量的“便宜水”来节省开支。
囤水5年
那天早上,杨景华从网上看到新闻说,北京自来水价即将上涨,每吨涨价幅度为0.90元,相当于提价约二成五。
虽然家里的水表上还有几十吨水,“用几个月也没什么问题”,但中午匆匆吃完午饭后,杨景华还是拿着水卡就往自来水公司去了。
“能省一点是一点吧。”这位顺义区公务员说。
按照顺义自来水公司的规定,每户人家的买水上限,是自家水表余额和本次购水量不能超过500吨。按每月用水8吨计算,500吨水将可供一家人使用五年多。
其实,有论者指出,就北京水价每吨提价0.90元而言,即使一次性购足500吨水的顺义居民,最多可节省的水费不过450元,对于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的北京市民而言,并不算多。
如箭在弦
北京水价上调看起来已经是“如箭在弦”。
对于全国纷纷酝酿上调水价的各城市而言,水价上调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命题——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水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现行水价偏低,既无法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浪费严重,又导致供水企业面临经营亏损的压力。
这一点在北京表现尤甚。按照北京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而过去的9年,北京地区年年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50毫米,相当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7%。
而北京也很难从周边邻居获得水资源的增援,因为北京周边如河北、天津等省市也均属于严重缺水的“水资源困难户”,外调水源非常紧张。北京官方希望通过上调水价,促进当地的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
涨价背后
12月8日,当杨景华走入自来水公司营业厅看到眼前排列的长队时,他打消了再取点现金多买水的打算。
这一决定后来被他认为是“英明”的,大约2个小时后,当杨景华顺利往自家的自来水IC卡上充入100吨水时,他身后大约已经排了约100人的长队,队伍尾部的几个人甚至排到了营业厅之外。
杨景华告诉CBN记者,他有点后悔现金带少了,排在他前边的市民,不少一下子就买了200~300吨,甚至更多。不过,他已经不打算再去排队买水了。“耽误不起工作,也受不了再排那么长时间的队伍啦。”他说。
不过,还有更多的人准备加入到买水的队伍中去。CBN记者昨日随机采访的另外7名顺义市民,有5人表示已经注意到相关新闻,打算近日将安排时间到自来水公司去买水。对于他们来说,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总是要勤俭节约。
而一位在北京国际机场附近工作的张姓市民更是表示,打算为自家改装一个节水龙头,以应对“将来肯定还会不断上涨的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