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萨缪尔森的伟大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 03:02  时代周报

  短短两三年间,美国(也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卓越的几位经济学家相继辞世。在2006年,一位名叫加尔布雷思的高个子和一位名叫弗里德曼的小个子启程远行,在2009年的岁末,94岁的萨缪尔森也与世长辞。

  提起加尔布雷思,人们往往以新制度学派领军人物来形容他;提起弗里德曼,人们很自然地想起,这是货币学派最重要的领袖;而提起萨缪尔森,以新古典综合学派创造者来概括他,则是再贴切不过。这些大学者,可谓人中骄子,身前身后,都备受赞誉。

  当然,人终究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再伟大的思想家,也不能背离这一规律。不过,萨缪尔森们的离场,决不冷清。人虽走,茶不凉。他们的肉体已然消失,但精神仍在,思想的力量仍在。事实上,在现实的经济理论世界,实际的“统治者”仍然是故去的萨缪尔森们。

  “一本伟大的教科书合上了最后一页”,这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萨缪尔森辞世后发出的一句感慨,生动而形象。萨缪尔森确实留下了一本伟大的教科书,书名很普通,就叫《经济学》。这本教科书,至今已以多国语言发行了上千万册。一本经典教科书的力量,影响到了全世界难以计数的经济学后生。很多经济学界的后起之秀,正是读着《经济学》一路成长起来的。

  萨缪尔森如此,弗里德曼如此,加尔布雷思、凯恩斯、熊彼特等等那些在经济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同样如此。他们留下的著作,是前辈与后辈思想交流、学术传承最好的手段。而萨缪尔森们也正是借助学术与思想的传播,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能深刻影响现实世界。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后学者对知识琼浆的吸吮,也体现在主导性的经济思想对于现实经济政策的深深渗透。凯恩斯主义也好,货币主义也罢,均是多年前的成果,却仍在各国现实经济政策的制订中,摇摆出现。从各经济体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应对中,这一点清晰可见。

  尽管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现实世界不可能有标准的政策主张,但在本质上,政策制订者多为前贤的信徒,或倚赖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信奉芝加哥学派的主张,更强调自由放任。当然,也有折衷者,美其名曰走上了第三条道路。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它们是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他们统治着。”许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这句颇为自负的喃喃自语,道出了一个真相:能思想的人不在了,思想之灯却还亮着。

  当代中国的经济学者,理应有这样的抱负。至少,在号称经济学家的浩瀚人群中,总要有几个人站出来,勇敢而寂寞地担当起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而不能只是满足于从一个论坛跑到另一个论坛,靠着一张PPT串游江湖,四处演说赚钱。如此格局,怎能真正影响与改变世界?

  作者系第一财经日报评论员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