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来,充斥于全球媒体的头条新闻无疑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几万人的蜂拥而入让这个北欧小城的冬天显得异彩纷呈。
会议召开一周以来,传出来的有关哥本哈根宣言的各种文本,不但让各国媒体炒得是沸沸扬扬,也让各国政府疲于应对。不管是以英美等国政府提出、代表富国利益的丹麦文本,还是以中国、印度、南非等国提出的、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协约文本,都显示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气候变暖环境下不同的态度和策略。而发展中国家的意见,主要针对发达国家所起草的宣言文本中有利用气候变化因素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企图,争议的焦点之一便是碳排放额度如何确定,交易资金如何支付,如何监管。在围绕碳排放交易额的背后,浮现出来的确是一幅新的资本控制路线图。
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看,要想遏制住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控制住自己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自身的碳排放额。在这个前提下,发达国家可以有限度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资金和减排技术。欧美等国之所以打出这幅如意算盘,主要是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美等国的经济发展遭受重挫,必须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以“错位竞争”的态势应对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经济发展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找来找去,欧美等国发现借助气候变暖这个外部环境因素,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节能减排的高新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优势,打着“节能减排”的幌子来威逼发展中国家就范。
不过,红楼梦里的一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倒是为这幅如意算盘做了最好的注解。因为尽管目前欧美等国掌握了节能减排的高新技术,但是其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规模并不突出。而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并不甘居人后,正在奋起直追。
以中国为例,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节能减排计划以来,我国的新能源规模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以其中发展最快的风电为例,已经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而在2002年,我国的风电装机总量还只有47万千瓦。又比如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仅西部地区就已经建了622座,已经解决了西部地区134.5万户居民的基本用电。
目前我国的光伏发电生产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不光如此,我国在实施节能减排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截止到今年10月份,在我国汽车销量创出历史最高达到1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的同时,我国的成品油消费同比仅仅增长了0.2%,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节能减排成效自有公论。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