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利
12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这是一周之内国务院针对楼市发出的又一调控信号——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以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为目标的新一轮楼市调控或将就此展开。
实际上,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一度让地产界紧绷的神经有所放松:不少地产商表示,原以为中央会出台较猛烈的楼市调控政策,但会议提出的“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让大家相信,2008年出台的房产优惠政策并不会轻易取消,明年楼市政策依然偏暖。
然而,政府会坐视部分城市房价高烧、楼市涌现泡沫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创年内新高;同时,环比上涨1.2%,成为今年内环比增幅最大的一个月份。对此,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分析说,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三高一低”的特点——房地产价格持续10个月走高;房地产市场货币投放量高,1至11月房地产资金来源达48170亿元;地产资金杠杆率大幅提高,从2008年的2.86倍成本杠杆提高到今年的5倍;而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低于预期76.4%。这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环比持续上升,新“地王”不断涌现。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涨声一片”中,个别城市房价更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北京、深圳等地2009年商品房均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60%,不少楼盘售价甚至已经翻了一番。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运行的指标,无论房价收入比、租售比还是空置率,京、沪、深等地都已远远超过警戒线,呈泡沫加剧的趋势。更为严峻的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或将导致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地产资金杠杆率冲高,届时房地产市场泡沫或将越吹越大。
随着房价上涨过快,有关“房价太高抑制消费需求”、“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说法开始广为流传。因此,当前楼市的问题不是泡沫会不会破灭的问题,而是该如何捅破泡沫、从何处捅破泡沫的问题。
研究表明,房地产业已占我国GDP的6%,25%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另有30多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紧密。对于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给经济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更是在地产泡沫中累积了巨大风险。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需要极高的智慧:既不能任由房价过快上涨威胁经济未来发展,也不能过度打压令保增长成果受到影响。而且,从改善民生角度讲,对于老百姓自住购房需求也应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出于以上几方面因素考虑,增加有效供给、抑制投机购房,或许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最佳切入点。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政策、供给、监管和制度四方面入手,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房价上涨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供不应求,而新房开工面积等先行指标显示,明后两年供应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供不应求矛盾,先要增加供给,尤其是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提出,将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同时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此外,还将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的信号看,在增加有效供给之外,政策将重点放在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方面,要求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这一条最为关键,虽然目前尚未叫停二套房贷优惠政策,但如果房价上涨势头继续,明年此类政策必定收紧。毕竟,这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最重要、见效最快的手段,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作用也最为明显。此外,增加物业持有环节税负、限制外资购房等措施也有可能推行。不过,这还是要取决于房价上涨的程度以及经济恢复的情况。
必须看到,当前房地产价格畸高除了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比如对开发商的“屯地”、“捂盘”行为,目前就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从而助长了“地王”频现、房价攀高。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
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要的是遏制投机,而非打压房地产行业和市场本身。而遏制投机则需要引导投资导向,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更要重视对中低收入阶层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该人士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接下来应会有相关细则陆续出台。明年楼市政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