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气候参赞:气候危机刻不容缓 在分歧中寻找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17:16  中国网

  中国网讯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目前已经过半,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和资金支持等重大议题方面仍存在着严重分歧,但谈判在第二个星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关键阶段。

  英国是欧盟当中积极推动气候谈判成果的国家之一,驻中国气候变化参赞康大卫(David Concar) 说,目前的科学告诉我们,人类需要尽全力去保证气候变暖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这看起来不是一个大数字,但是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只有13度,2度的增长其实是强度很大的。在2020年全球碳排放到达顶峰之后,控制在2度一下的将更加困难。

  “从第一周的情形来看这次的谈判是很艰难的,事实上也从来没容易过,有很多重大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走到一起,明确他们即将在气候变化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富有争议的欧盟援助资金

  欧盟是本次谈判中最早亮出数字的团体。在上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各国决定在未来三年(2010-2012)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4亿欧元的援助资金。

  谈到欧盟的资金援助,康大卫说,“我认为能把一个具体的数字拿到桌面上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让发展中国家,尤其贫困国家对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这个层面下,这个具体数字的提出为我们的谈判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然而,代表“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的苏丹外交官卢蒙巴迪亚平说,欧盟的援助资金“不是个大数目”,并且只是“短期行为”,而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资金援助应该具有“连续性”。

  对此评论,康大卫说,事实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应该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包括短期和长期的不同提案。欧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数字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过程的开始。这个星期我们会看到更多国家在这方面的讨论。

  他同时强调,英国对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一向是十分积极的,英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前实现主要领域的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34%,以此来实现2050年前减排至少80%的目标。英国在气候会议上也会努力地推动其他国家采取同样积极地措施。

  气候大会各方矛盾重重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谈判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14日中午的闭门会谈中,一些非洲国家怒斥个别发达国家要求放弃《京都议定书》,并一度导致会谈推迟。中国也提出了坚持《京都议定书的》的基本框架。

  康大卫说,在本次气候谈判上,我们都同意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上面是肩负责任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未来的碳排放增长主要来自于哪里,即那些重要的新兴国家(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所以想要达成一个协议,我们不仅仅要看历史,也要看未来的发展。发达国家应该更加明确自己的有力度的减排目标,而这些新兴国家也应该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数字。但是没有人说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承担必须遵守的减排任务。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附属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它对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根据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

  对于中国的减排进程,康大卫说,在过去几年,中英两国在低碳和清洁能源上一直有合作,不管此次气候会议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合作都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合作涉及多个方面,比如技术层面、对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理解、适应等等,这其中是含有经济机遇的。我们应该积极考虑如何理解这些,利用绿色机遇发展经济给双方都带来的收益。

  金融危机不妨碍气候谈判

  尽管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仍有影响,康大卫认为,世界还是应该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他同时强调,这个过程当中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在减排过程中是可以盈利的,但是前提是我们需要有特定的企业来执行。

  其次,他说,虽然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大,但是根据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数据,平均下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只占全球GDP的1%,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讨论地球毁灭的可能性,因此这些花销都不算什么。

  康大卫对本次气候峰会持乐观态度,他说:“我们距离2020并不遥远,而且还有事情没有达成。但是从积极地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并且应该看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努力,一个强大的协议一定会达成。”

  在本次哥本哈根会谈的最后两天,多个国家首脑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将参加峰会。“这些领导人的参会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的到来会给谈判者们带来更大的督促作用以达成共识。”(文/张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