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O LED投资日渐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01:31  经济参考报

  四川长虹O L E D屏生产线一期投资7 .05亿元,昆山维信诺O L E D生 产 线 投 资 五 亿 元 ,彩 虹(佛 山)O LED项目投资5.08亿元,东莞宏威数码O L E D生产线投资六亿元……近一年多来国内各地O L E D投资日渐升温,多条生产线先后上马。对此,专家指出,现在全球O LED市场正处于由产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O LED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中国企业需要提前布局,积极参 与 这 一 全 球 产 业 竞 争 。但 目 前O LE D产品在价格、寿命以及大尺寸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产学研各方紧密合作争取早日打破发展瓶颈。

  O LED产业渐成投资热点

  有机发光二极管(O LE D )是一种借助有机半导体功能材料,将电能直接 转 化 为 光 能 的 技 术 ,被 视 为 继LCD、PD P之后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型平 板 显 示 技 术 。市 场 调 研 机 构D isplaySearch最新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O LED出货金额达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全球O L E D产值将从2008年的六亿美元,按每年33%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6年达到62亿美元规模。

  中国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也被看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O L E D应用市场。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三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对O LED面板需求将迅速增长。正基于此,国内各地近年来争相加快O L E D产业投资步伐,迄今为止产业开始初具规模。而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09有机光电产业技术上海论坛”上,包括昆山维信诺、云南北方奥雷德、上海天马、四川虹视、上海广电电子等企业纷纷表示将加大在O LED市场的投资。

  针对眼下O LED投资热潮,专家普遍认为,在全球显示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内地企业在之前的C R T和LC D技术发展早期未能及时跟进,致使错过发展良机,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最终只能扮演产业链上利润较低的制造和代工角色。而现在全球O LED市场正处于由产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市场情形类似2000年左右L C D产业发展情形,因此对中国内地企业来说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工艺整合部经理向传义博士认为,现阶段O LED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可以量产以实现赢利时期,企业因此纷纷进入这一产业;另外用发展眼光看,未来几年中国O LED市场需求要远远高于目前的供应量。

  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虽然O L E D市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国内业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平板显示领域,LC D正占据市场主流地位,而O 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仍面临诸多瓶颈的制约。

  在2009有机光电产业技术上海论坛上,长虹集团四川虹视总经理助理刘洪指出,目前有三大难题正影响着O L E D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O LE D产品价格昂贵,昂贵的原因在于规模偏小,使得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无法降低;其次,在技术层面上,O LE D寿命还有待提高,目前O LE D产品寿命只有两万小时,要达到产业化要求,至少需要五万小时;再次,O LED眼下主要应用在小尺寸面板市场,在大尺寸方面还有待突破。

  除此之外,中国O L E D产业链尚未形成。几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等都需要从日本、韩国等地购买,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也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

  另外在专家看来,中国在O LE D的基础研究、行业标准、行业资源整合方面的角色还有待强化,大陆地区相关技术专利的缺乏,以及缺少O LE D产业的生产、开发及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中国O LED产业化的弱点。

  中国企业仍有发展机遇

  面对中国O LED产业所处困境,刘洪认为,中国O LED产业仍然充满发展机遇,因为世界O LED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初期,目前真正对L C D构成威胁的有源O LED器件,实现量产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技术方面中国与全球行业处于同一起跑线,谁能在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制及制造工艺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谁就可能取得行业主导权;O L E D产业投资相对较低;中国在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方面已掌握了很多关键技术,这对中国进入O LED产业是一个巨大优势。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任雪艳指出,虽然目前O LED产品在市场上还无法和LCD产品竞争,但O LED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更薄更轻、耐低温等,只有突出技术本身特点,O LED才能获得市场优势。

  此外,专家表示,由于目前O LED成本是L C D的1 .5倍,现阶段中国O LED企业要尽量避开一些已经非常成熟的L C D市场,可以先尝试去拓展对价格相对不太敏感的高端市场,等将来产业做大后,再去和L C D产品竞争。

  台 湾 友 达 光 电 股 份 有 限 公 司O LE D技术处经理李重君则认为,大陆O LED企业目前有两个赚钱方向,一是通过整合附加功能、提供人性化界面等来谋求更高售价,二是通过管理供应链、追求设备生产效率的最大化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廖良生建议,中国O L E D产业如果要发展,首先产业界要形成联盟,企业要坚持合作意识与开放意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