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中国网12月11日讯 据《外交政策》报道,歌本哈跟气候峰会已经进入第四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阵营代表们还在唇枪舌战,在保护自身利益和遏制全球变暖中斗智斗勇。外刊列出哥本哈根大会有望取得共识的五个方面,并指出,此次峰会达成约束性文件可能性不大,下届墨西哥气候峰会将有望达成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和实质意义的协议。
设定长期目标
碳减排被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减排目标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争议。奥巴马最近承诺美国到2020年减排约17%。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出减少本国经济“碳排放强度”,即降低单位生产总值增长的碳排放量,对此国际社会褒贬不一。有观察家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最终确定的减排目标将和各国会前提出的基本相当,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会继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会提出的目标都是2020年前的短期任务,还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关于碳排放峰值年的设定以及未来如何降低碳排放曲线等问题。
规划资金管理
发达国家提出2012年之前每年向贫困国家提供约100亿美元用于碳减排等项目,这之后将制定新的长期资助机制。世界银行分析师表示,每年需要的资金实际将高达3000亿美元。说到底,没钱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部分国家的资金承诺可能面临本国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发达国家正遭受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的冲击,短期内要其慷慨解囊恐非易事。从长远来看,建立完善资助体系的难度更大。因此,希望在此次会议上能够对国际资金管理机制作出初步规划。
设立监督机制
“信任,但也要验证”已经成为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句格言,人们关心各国作出的碳减排承诺如何得到切实执行。信任成为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像中美这样互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自然不希望别国人员对本国碳排放工作指手画脚。然而,缺少独立监督机构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保证各国给出真实减排数据。哥本哈根会议上应提出建立国际审查委员会,负责评估各国减排承诺和进展。
关注民间力量
近日来到哥本哈根的3万人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与会谈判人员,更多的是借大会召开之机进行宣传的绿色科技企业和环保组织,这里更像是次大型绿色科技贸易会议。提出减排目标后总要有人去实现它,各国政府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财政资助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工作将由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完成。在哥本哈根,希望能够看到绿色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等各方真正携起手来。
提前展望来年
哥本哈根会议拯救不了正在变暖的地球,这并不奇怪,此次会议注定无法签署实质性协议,况且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地球还能等多久要把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是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任何延误都只会使这一目标更加遥遥无期。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下一次举办地已经确定为墨西哥,届时将有望达成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和实质意义的协议。哥本哈根会议上,如果中美两国能够留在谈判桌上,就算是取得了象征性胜利。至于各国提出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制定长远的资金管理机制等问题还是留到明年再议吧。(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