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碳金融:尚未挖掘的“富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 17:20  《浙商》

  本刊记者 何晓春

  尽管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却仍不是定价方。

   2009年11月16日,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第六届)全球年会落下帷幕。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董事王元龙在年会上表示:“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领域,从中国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来看拓展碳金融的业务也是大势所趋。”

   “碳金融”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而言,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据测算,2012年以前中国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为此,中国已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因此,依托CDM的“碳金融”,在中国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商机。

  碳交易将成为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2009年11月17日,上海济丰包装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自愿碳标准(VCS)APX登记处注销一笔6266吨的自愿碳指标(VCU),并向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支付相应交易对价。

   这是中国第一笔由交易所组织的基于碳足迹盘查的碳中和交易。碳中和是指通过购买碳额度的形式,资助符合国际规定的节能减排项目,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之前两月,上海济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碳中和综合服务协议》。根据协议,通标标准为上海济丰进行了碳盘查,确认该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产生的碳排放量为6266吨,涉及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

   上海济丰是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包装企业,在浙江建有业界领先的包装研发和测试中心。其总裁谈理平表示,继上海济丰之后,国际济丰旗下的所有包装企业将在后续年度逐步实现碳中和。

   去年9月25日,我国首个获得财政部和环保部批准的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设立。这个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由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三方出资设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碳交易也会像股票、证券等交易所一样,做得生机勃勃。”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最近已经有不少金融部门的从业人员找上门来洽谈业务,这让他对碳交易的前景充满信心。

   2009年9月,中油资产、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签署三方协议,成立中美低碳金融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如何试点大规模基于市场机制的碳交易。协议约定,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作为央行碳金融试点平台。10月10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确认,该所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5年之内开征碳税。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收到中石油、远大空调等28家大型排放类企业递交的意向函,要求加入“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国内碳市场的构筑已是箭在弦上,今年10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高正琦宣称:“中国明年年内肯定会启动国内的碳交易市场。”

   这个目前规模超过600亿美元的碳市场还在迅速壮大,据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总交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在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像IT产业那样新模式层出不穷

   针对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北京市金融办公室主任霍学文认为,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更应该依靠金融机构。“只要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就可以带动这个行业技术创新,乃至制度变革,正像当年推动IT产业发展壮大一样。”他说。

   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特别是股份制银行遭遇发展瓶颈,转轨已经成为最近几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同任务。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2.23亿元,同比减少3.21亿元,降幅4.9%。兴业银行业绩受经济危机影响幅度较小,且远低于行业平均降幅,包括节能减排“绿色信贷”业务模式在内的创新功不可没。

   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已整整1年。

   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赤道原则,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核查。

   2008年10月,兴业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家赤道银行。

   今年1-9月,兴业银行已在国内发放了59.33亿元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山东海化正是兴业银行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业务众多受益者之一。去年,兴业银行为海化集团提供总额达2.65亿元的贷款,为该集团从固废物电石泥中提取原料,建设年产40万吨电石泥综合利用制纯碱项目提供了支持,这可以避免传统工艺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排放。

   除了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创新,《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也逐渐成为西方机构投资者热衷的新兴交易品种。

   排放到大气中的每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一个“份额”,即为一个“碳信用”单位,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可获得等量排放权。如果企业没有用完分配给它们的“碳信用”,就可把剩余的额度卖给需要更多“碳信用”的企业。

   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将配额出售到西方市场,这些企业卖出的“碳信用”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等机构参与后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些投资于“减排权”转让的基金可以从中赚取利润差价。今年年初,曾有深圳学者给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写信,直言建议“广州应该建立国际碳汇交易中心”,理由是中国的CDM项目交易价格很低,这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差。

   2009年3月,浙江省排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浙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目前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兰溪等地已列入试点,而嘉兴的该项工作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首个挂牌成立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地区。浙江嘉兴市某纺织厂就通过当地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卖掉了减排下来的50万吨COD(水污染指标)排放量,每年获得了400万元的额外收入。

   11月15日,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收到瑞安市烟草公司和浙江长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的50万元和30万元。至此,共有7家温州企业出资600万元买“碳汇”。加上温州市财政安排的启动资金1000万元,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规模已达1600万元。

   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是浙江省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也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专项基金。去年11月,由温州林业局牵头,5家企业捐资成立了温州“林业碳汇”项目。企业通过自愿捐资造林行为,增加吸收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

   2009年9月8日,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成立一家注册资本为1000万英镑的合资企业——中英低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由英国碳信托和国务院直属企业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共同成立,致力在中国开发和部署低碳技术。

   在此之前的8月23日,英国碳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国际项目合作部主任凯斯一行到浙江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考察。凯斯表示,浙江的节能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与英国碳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