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形成机制比贱卖石油更要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 05:27  时代周报

  作者 萧三匝

  据《商务周刊》统计,今年1~8月,中国出口成品油1496万吨,平均出口价格是2.4元/升,而北京93号汽油目前的价位是6.66元/升。因此,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对外贱卖石油,对内大肆赚钱。作为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中国来说,垄断企业如此行事自然引爆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人们有理由质问,这是为什么?

  这一回,高傲的中石化终于站出来解释了:“中国成品油国内外销售价格的巨大差异跟海关统计口径有关,还与成品油的构成以及不同的贸易方式等因素相关,出口价格并不能简而化之。”例如,来料加工的成品油贸易、本身价格就更低的石脑油和发电用的重油贸易都会拉低成品油平均出口价格。

  虽然中石化没有列出在中国成品油的对外出口中来料加工油、石脑油、发电用重油的占比,但笔者还是不敢轻易相信中国的成品油会被贱卖,因为笔者很难找到石油巨头贱卖的动机。即便两大石油巨头库存量较大,国内目前的需求不足,它们有必要如此急迫地去消化所谓的库存吗?不是说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了吗?经济复苏自然会导致大量成品油需求,两大石油巨头能看不到这一点吗?如果近期巨大的需求可以预期,两大巨头又从来都不差钱,它们又何必急于贱价出口?

  在我看来,我们没有太大必要纠缠成品油的出口价甚至是国内零售价,而应该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油价的形成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是政府制定的,在油价的形成机制没有根本改变之前,纠缠于枝节问题非但于事无补,而且会转移视线,最后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为什么在海外频频遭遇反倾销官司?反倾销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产品出口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二是出口价格是否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当然,对于别国的指摘,中国企业都会对上述两条予以坚决否认,特别是会否认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成本。不过,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因为中国的部分能源、资源并不是通过市场定价,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由此质疑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不能说全然没有道理。应该看到,别国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非仅仅是国家之间打口水仗的炮弹,更重要的是,如果某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它就会认可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官司时提供的成本数据,否则就会借鉴第三国企业的相关成本数据。

  金融危机后,中央一直在强调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问题是,经济结构畸形的根源是什么?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过度代替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改革要深化,经济结构要实现根本转型,政府必须退出对微观市场的干预。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国家经济主义没有能走长远的先例。

  政府应该何时退出对微观市场的干预,当下就是最好时机。具体到石油领域,如果政府能适当放宽企业准入门槛,逐渐打破央企的垄断地位,引入竞争,形成成品油的市场定价机制,老百姓还会如此关注成品油是否对外贱卖的问题吗?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知名财经评论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