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特约评论员 张国庆
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备受瞩目的哥本哈根大会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而挑战,不仅来自与各国的博弈,也来自国内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妥协。
如果说,经过多年的宣传及现实的教育,世界各国多数都已形成对全球变暖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的话,那么,在美国,这种一致要大打折扣。即便是在各州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存在着对节能减排的观念分歧。比如,在打环保牌、发展绿色经济的加利福尼亚州,节能减排无疑是一种发展机遇,而在一些依赖能源和高能耗工业的州,这种努力却意味着冲击。
即便在各产业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分歧,有些产业有望乘风而上,但有些产业却需要为此增加成本。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各州及产业之间的分歧,其实正是大国和小国之间、富国和穷国之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之间的分歧与博弈的一个缩影。
美国民众对全球变暖问题看法不同,也会影响到奥巴马的气候新政。如今,在美国国内,有两种声音,对摇摆不定的民众很有影响力。一种是说全球变暖危机系破坏美国经济和生活方式的“骗局”,“上船”后的美国人将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另一种,则是提及美国将在经济上付出很大代价,联邦政府也将增加大笔支出,这种说法在当前的经济困境下,很有煽动性。上述种种都汇成一股反对的声音,民调亦显示美国人对气候问题的态度开始转冷。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在国会的分歧中。在哥本哈根大会前,美国政府十多年来首次承诺,10年后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但却远低于欧盟的减排承诺,被指太过小气。更重要的是,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还要过参议院的关卡。
对奥巴马来说,比较尴尬的情形是,他必须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和医保改革之间做出选择,至少从议程上看是这样。如今,美国参议院正在忙于医疗保健立法,在对阿富汗政策上也是争论不休,这使得看上去很重要的美国国内限制排放的立法表决必须推迟到明年春季再说,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奥巴马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行动空间。
来自国内的这一系列压力,显然对奥巴马的参会心情有很大影响,而他之前所定的12月9日行程便可见一斑。不过,来自国际上的强烈反响,还是促使奥巴马改变了行程,改为12月18日参加最后一天的大会,从而给大会的收获留下巨大悬念。
事实上,奥巴马顺应“民意”改变行程,对他自己也有好处。即便从国内政治来看,他力促大会取得成功,不仅有助于提升他在国际上的威望,而且也等于是对国会施加压力。而通过气候法案,对于民主党人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2010年中期选举的形势,进而影响到奥巴马的执政力。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