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
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中国油井管(OCTG)的进口倾销与补贴贸易案进行最后一次的听证会。来自国会的几名议员以及美国钢铁协会的代表言辞激烈,称应该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实施进一步的制裁和限制。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布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而此前,美国已经对中国多种产品采取了特保、反倾销和反补贴等一系列的制裁举措。美国如此频繁地发起贸易战意欲何为?
两败俱伤
回顾2009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就对中国发起了14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同比大涨了639%,其中还首次对华动用了1起贸易“特保”,涉及到钢材衍生品、禽肉、轮胎、铜版纸等多种输美产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不久前在公开场合对此措辞强硬,认为“(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经济史上都极为罕见”。
而近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使得中方似乎拥有了对峙“筹码”,不再是巨额顺差之下的完全“弱势”与“被动”。美国出口的电工钢、肉鸡、汽车零部件、小轿车等也第一时间遭到了中国迅速的反制。
随着美国制造业工作机会的萎缩和失业率的增加,而且在“美国制造”取代别国制造的前途还不明朗的时候,目前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日益加深,许多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外国公司威胁到了美国劳动阶层的生存。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恰好相反,外国公司在增加美国国内的工作机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华盛顿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埃肯森(Daniel Ikenson)在接受CBN采访时认为,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课以重税只会把生产这些商品的工作机会推给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而这并不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生产机会。
埃肯森说,比如美国的制造商选择把特定的轮胎外包给中国是因为在那个地点进行生产行为最符合制造商的经济利益,但是增加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不会让美国的制造业更有吸引力,也不会把工作机会拿回来,结果只能是,那些工作从中国被转移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或者巴西。而美国这样做的更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违背了先前在G20峰会上所做的避免保护主义的承诺,也让美国在WTO成员中失去信用。
谁是受益者?
埃肯森认为,贸易战的受益者肯定不是美国的制造商,他们追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而如果把原来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巴西或者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话,制造商的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
此外,受益的也不会是美国制造业的工人,他们是看不到生产活动会被转回美国国内,同时,工人的待遇和工时也不会因此而增加,美国国内的工作机会也不会增加。更不可能是美国的消费者,因为他们要承担的是更高的价格。
埃肯森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才是这场贸易争端背后的唯一受益者,因为他迎合了工会和一些制造商提出的“保护美国本国商品“的请求,让他积累了竞选时许下的回馈工会的“政治资本”。“他(奥巴马)希望同中国在贸易上交手,来满足工会的愿望。”埃肯森说,其实奥巴马既不是一个自由贸易者也不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分子。
但美国企业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员列维(Philip Levy)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尽管奥巴马就任以来美中贸易摩擦频繁,但很多针对中国的“保护”举措是超越奥巴马所能控制的范围内的,也并非是奥巴马的本意。“他本可以阻止‘购买美国货’条款的,还有轮胎案等等。但是‘反倾销’法不允许总统插手审阅这些案例。这些案例日益频繁的出现也不能说他本人就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者,是因为经济的萧条让这些申诉的相关产业很容易就能获得申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