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同三:价格将会维持基本稳定 不用担心通货膨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9日 21:12  中国网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中国网 胡迪)

  中国网12月9日讯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日在北京闭幕,作为判断经济形势和定调经济政策的风向标,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汪同三所长近日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时表示,对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

  汪同三表示,总的来看,价格水平还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基本稳定。当然不可否认,应该说价格上涨的因素是比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要多,但是它还没有到引起让我们担心的通货膨胀问题的程度。

  通货膨胀和所谓的价格上涨有本质的不同,确实是存在着一些会使价格上涨的因素,比如说贷款量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它肯定会带来一些所谓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问题。我理解的通货膨胀预期就是可能性的,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可能性并不一定成为现实。我们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就是要防止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

  国内可能存在这样的因素,国际上来讲也存在,就是所谓的输入型的通货膨胀。比如说2008年我们曾经出现过一次价格比较明显的上涨,在那次价格上涨的过程当中,关键因素是输入型的,因为国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去了,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粮食价格都上去了。所以现在我们不可否认,国际上仍然存在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明显上涨的可能性。

  汪同三认为,从国内来讲,还存在着更大的制约价格上涨的因素。比如说农业连续6年丰收,农产品(6.380,-0.03,-0.47%)的价格稳住了,这也是我们稳住价格的基本基础。还有一个是不好的问题,就是存在着产能过剩,我们不希望出现产能过剩,那是一种浪费,不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产能过剩又是一个抑制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另外,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意识到了存在着这种预期,就会主动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防止这些预期变成现实,就是所谓的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我们以前有多次的经验,这一次可能做的更好一些。”

  汪同三说,从国际经验上看,虽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存在着上涨的趋势,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保守一点说,在半年之内决定不会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比如说石油价格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曾经高达150美元一桶,现在徘徊在70—80美元的价格上。我还没有看到有人分析说在半年之内,石油价格会恢复到150美元一桶的水平。所以既然国际市场上存在着价格上涨的因素,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又不是很强烈的。(程圣中)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