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第一日各方便纷纷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苏丹代表谴责发达国家吝于出钱帮助发展中国家;石油工业的沙特代表不断重申“气候邮件门”事件,嘲笑全球变暖乃是衰退的欧洲政治家们编造的“科学恐怖”;欧洲代表则抨击美国、中国、印度和南非等国此前公布的减排方案实在“说不过去”,无法阻止2050年全球温度上升幅度比1970年控制在2度以内;美国代表Jonathan Pershing则认为“气候门”事件并不影响美国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但他坚持“2020年比2005年碳总量削减17%”是一个理性的目标;而中国代表则不断强调哥本哈根大会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精神,因为“共同但有区别的双轨责任”是中国最大的利益基点。
欧盟依然占据了气候问题的“道德制高点”。欧盟已经决定,2020年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总量削减20%,如果其他国家有着“振奋性、可比性”的提议,那么欧盟还会“加码”,将总量削减目标提高到30%。事实上,欧洲根据斯特恩报告测算的保持“气温上升2度以内”的最低条件是:“2025年应比2005年减排30%,2030年应减排42%,2050年应减排80%”,但显然现实情况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条件,所以欧盟取消了一项更具雄心的提议,这表明“欧洲路线”因无法同意而退潮。
欧洲路线的“退潮”在我们看来是个良好的开端,这反而促使哥本哈根会议有可能变成一个“松散的、弹性的、连续的、有后备方案”选择的里程碑,即使没有达成期望的成果,但却使得连续的“足印”可以在2010年墨西哥会议上得到呈现。
欧盟的确为了某种地球伦理变成一个狂热的具有献身精神的赌徒,实际上,全世界大部分人在科学恐怖主义的教育上已经具备了地球狂热主义。欧盟减排20%的方案,自己估算的成本大约是600亿欧元,大约是GDP的0.5%,那么到了2012年成本即为6%,但实际上欧盟的举动只能影响4%的全球碳排放,按照斯特恩式计算,大约将温度稍微降低0.05度左右。老实说,碳经济学的最重要特征是,稍微降低一点碳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稍微增加一点碳的收益,它是高度不对称的经济学。欧盟路线就好比向一个腿坏死的人推销一种价值500万的抗生素,并且说这比“无所作为”要值得,因为“你的腿虽然坏死,但吃了它也许会好一点……”
实际上,这种地球狂热主义已经把所有的理性的成本收益计算法则践踏于脚下。“戈尔激进修辞术”是其中翘楚,戈尔说全球变暖海平面在本世纪升高6米淹没包括上海在内的所有繁华都市,戈尔的科学顾问则将这个数字提高到了24米,估计连贫穷的乡镇都淹得一干二净,但真相让宗教狂热主义者都不快,从1992年以来,环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每隔10天就精确地测量全球海平面,其精确度达到3-4毫米,联合国公布的事实是,海平面上升速度很稳定,而最近几年,海平面甚至都显著下降了。
修辞家戈尔则将这个速度调快了40倍。至于暖化造成的飓风、海啸、地震等发作率水平并不高于过去30年。简单地说,地球宗教狂热主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说法,它也许激发了全球的环保意识,但也制造了狂热认知,这种认知正在渗透到可怕的全球政治操作之中。
不过,欧洲对美国抨击是有道理的。实际上美国的碳排放难度甚至比中国还低。按照购买力水平,中国大约占世界10%左右的GDP,以8%的增长速度,2030年大约为20%,碳排放也从现在的21%上升到世界的30%,但跟世界平均碳强度下跌速度比,中国的下跌幅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87%,而到了2030年则达到95%。但美国GDP目前是世界22%,2030年为16%,碳排放则从世界的20%下降到14%,但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碳强度的下跌幅度则从现在的95%变为58%,逊色于中国的碳强度下跌速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