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卫地球的“全民战”正在上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 01:57  第一财经日报

  郝倩

  哥本哈根,7日8:00,迟到的晨光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际。

  与其他北欧国家一样,这个城市的最后一丝暮霭在16:30瞬间消失。在冬天,这个童话般的城市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沉睡。但随着哥本哈根大会的召开,从全球各地赶来的各路人马都在想方设法利用每分每秒。

  当大会代表纷纷入场时,贝拉中心外面,示威者发放传单、做冰雕,也有以音乐来吸引参会者注意的。对于全球变暖和遏制气候变化,他们的见解不一,但都在力所能及地传递自己的声音。一位示威者说:“大多数时候,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却觉得很困难。”

  5人小组策动的

  “3000人免费住宿”战役

  在这次国际盛会中,政要们绝不会在丹麦人的公寓里借宿一张空余的床。而事实上,还有数千名专家、学者、社会活动者在苦苦寻觅一个便宜的落脚地。

  丹麦小伙马丁·罗森加德(Martin Rosengarrd)对CBN记者表示:“疯狂的订房7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不仅是丹麦,就连邻国瑞典的宾馆都被提前预订完了。整个城市的客房价格飞涨,而且房源紧张。从那时起我们就在想,是不是能做些什么,否则一些环保人士可能就来不了哥本哈根,他们的声音就不能被世界听到。”

  于是从今年夏天起,罗森加德所在的仅有5名成员的非营利性组织发起了“免费住宿”活动,并将之取名为“哥本哈根新生活”(New Life Copenhagen)。

  这个NGO原来以组织展览和艺术活动为主业,这是第一次有这么“疯狂”的想法。“如果不能找到便宜的住宿,一些环保爱好者可能只能住在体育中心或学校的地板上,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罗森加德说。

  罗森加德说,他们研究过好几套方案,最后还是决定要到街道、到社区去,和那些家庭面对面地交流,争取他们的参与。

  最终,超过3100户丹麦居民慷慨地敞开了家门,接纳那些关心气候变化的国外访客。他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在“新生活”的网站上递交登记材料,例如个人基本信息和住房条件。只要他们够热心、有空床和浴室,就符合这一活动的“房东”条件。

  “我们将家庭和房客进行简单配对后,就会给双方发邮件,以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沟通,然后我们会鼓励他们给对方发一封问候邮件,互相问一些问题,以确定是不是相互满意。坦白地说,我们这个小组织根本没法深入参与房东与房客的对话。” 罗森加德说。

  免费住宿的“战役”,就这样简单而有效地推进开来。就在大会开幕前两天,这个计划仍在进行中。而按罗森加德的说法,并不是每一次配对都能实现双方的满意,假如双方有任何变动,他们都必须重新安排。

  幸运地获得免费住宿机会的参会者来自各个行业,但大多是环保爱好者,有学生、学者、社会活动家,甚至还有一些抗议人士,后者在哥本哈根发起“饥饿行动”和“徒步行动”以求唤起社会对环保的关注。

  葡萄牙裔丹麦姑娘玛塞拉(Marcela)就是“房东”之一。她对记者坦言:“这次盛会绝不仅是领导人的事,我们也需要做些事情来保证大会的成功举行。”

  环保“秀”此起彼伏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这个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不仅是政界人士的艰难谈判,也是一场全民的环保盛会。贝拉中心场外约有上百场展览、会议和论坛在同时进行,几乎囊括了和气候相关的所有议题——从关注北极熊到哥本哈根的自行车。

  而丹麦政府为了此次大会,也提供了很多便利,以减少参会者的成本。这其中包括参会者若申办申根签证,可走“绿色通道”,且免收签证费;凭参会的徽章还可获取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凭证,以鼓励与会者多采用公共交通。

  此外,主办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现环保意识的机会。哥本哈根时间5日23时(北京时间6日6时),一场半公益性质的大型“秀”在哥本哈根中心火车站上演。主角是从布鲁塞尔行驶14个小时抵达哥本哈根的“气候快车”(Climate Express)。

  这列白色火车的车身上,布满了带着草绿色绿叶等标记,以告诉大家火车比飞机更环保。根据活动的主办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国际铁路联盟(UIC)之前所提供的数据,在满载的情况下,乘坐这趟列车,人均产生14.2公斤二氧化碳,远低于同距离下,开车产生的43.6公斤和坐飞机的115公斤。因此,在碳减排的战役中,火车必须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

  而作为这场“秀”的一部分,快车的旅客多为各国谈判代表等要员,所以在寒冷刺骨的丹麦夜晚,这场活动吸引了不少人气。而中国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也在这一专列上。

  人人都在“游说”

  “大家都在游说((lobby)。”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环境和能源委员会政策事务主管卡洛斯·巴斯克对CBN记者称。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让政府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协会的数百家企业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行业背景。政府的有些决策可能行得通,但有些可能就行不通。政府不一定知道哪些是对这些大企业或是新兴企业可行的。”巴斯克说,现在的困难是国际商会尚未参与促进新能源贸易,因为“这是一个技术活”。

  “参加此次大会,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要弄清到底将发生什么,全球的商业框架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企业才能弄清楚怎样的战略是最合适的。”巴斯克对CBN记者称,国际商会的初始职责是促进全球贸易及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但现在不容否认的是,“几乎生意的各个环节都与环境相关,跨境贸易也无法避免。所以应对气候变化成了做生意的一个先决条件。”

  还有一些静静展开的“游说”与抗议。

  “2020年,我们原本可以停止这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但我们什么也没做。”一连串的灯箱广告,配合着政要们的头像,让每个路人都难以忽略这民间的呐喊。这是各国政要的必经之路,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在踏入哥本哈根的一刹那,就先看到自己的头像出现在一个个巨幅 “谴责”广告中。

  这是一个着眼于拯救气候的非营利性组织精心设计的广告,意在给各国政要施压,希望他们“行动起来,改变未来”。

  该组织的战斗目标与此次大会的目标十分接近:在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至少减排40%温室气体;支持贫穷国家适应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并帮助后者减排,而且要保证提供充分的公共资金和技术支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