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减排目标高居榜首
□ 本报记者 包兴安
12月7日至18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聚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专家表示,中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作出很大努力。
中国政府已于11月26日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亿吨。
中国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
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举措已位于世界前列”。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德博埃尔近日说,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它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政府表示,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