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离职事件让李开复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业者。他的创新工场开张第一天,收到的求职信达到7000份,打电话来询问的人除了想投计划,其中不少竟然是来申请免费为创新工场服务的。
创新工场位于清华科技园的新办公室装修,有个工人每天晚上开工前都坐在一旁看书,工作人员赫然发现他看的原来是李开复的最新自传。这位工人问工作人员:“你的老板是不是李开复呢?他什么时候回来?他的书对我帮助很大,我要跟他聊聊。”想和李开复聊一聊的创新者、创业者有很多。
创新工场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依靠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以及“创新”这杆大旗,李开复在创业的初始阶段轻易解决了股东、办公场地和员工问题。李开复的自传细腻有趣地展示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传奇人生,不过创新工场尚需被证明的商业模式,以及职业经理人向创业者所需的巨大转变和考验,这才是明星创业家李开复留给未来回忆录的最大悬念。
(林涛)
陈发树:83亿背后的坚忍
论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规模,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算不上显眼。如果没有号称价值83亿元的股权捐赠,他在2009年相继成为青岛啤酒第三大股东、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的事实不会再引起人们考证的欲望。
陈今年48岁,只读过四年小学,以木材交易、百货零售起家。面对舆论对其捐赠的漫天质疑,陈表现出与其履历不相称的沉默和坚忍。不知道有没有人感到了这个来自福建乡间的男人的蔑视?有可能,对于他们喜欢炫耀、好勇斗狠的印象本来就是错觉。
有可能,他就是一个另类,寄托遥深,酝酿醇厚。
在职业经理人唐骏的操办下,陈发树的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已经开始运转,比如捐建学校,比如设立“感动中国”基金。与他们宣称的庞大资金背景和规划相比,这仅仅是个开始。人们希望看到更多,当然包括有一天陈发树的基金会爆出丑闻。
无论如何,陈已经变成了一条鞭子,或者抽打法律的粗疏,或者抽打看客的心灵。
好在互联网时代,对一件事的鉴定通常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刘建强)
王中军是种“现象”
王中军是在2008年开始成为商业大佬们谈论的“现象”的,每隔一段时间,商界都会出现一些“现象”级的人物,例如百度李彦宏、碧桂园杨国强等等,在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家聚会上,王中军开始被要求分享,他是如何将华谊兄弟从一个不赚钱,而且总是在不断艰难融资的公司,做成了一家让投资者们趋之若鹜的成长型公司。
当时的华谊兄弟只是接受了江南春、鲁伟鼎等人的数千万美元投资而已。登陆创业板后,华谊兄弟以高达177倍的市盈率诠释了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造富现象”。
王中军为什么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享受了中国电影市场自然增长的红利,华谊兄弟90年代末的电影《没完没了》票房3300万元,是当年票房冠军;去年的《非诚勿扰》还是冠军,但票房收入却已经翻到了3.25亿元。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王中军在大部分影视公司还在以粗放的模式经营时,就开始有了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比较细致的预算和控制体系。于是当中国电影市场井喷时,有准备的华谊兄弟脱颖而出。2010年,华谊兄弟计划拍摄642集电视剧,6部电影,在看完导演冯小刚的新作《唐山大地震》后,王中军自称大受感动,唏嘘之余,他预测2009年中国电影单片票房记录会达到5亿元新高,由谁来破纪录?王中军的眼里自然只有冯导。
(林涛)
黎瑞刚:“少帅”捅破厚墙
“我的机会来了。”黎瑞刚说。作为中国第二大电视传媒机构总裁,他今年刚满40岁。2009年,在他操盘下,上海文广传媒集团(SMG)成为中国第一家完成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广电传媒,打开了上市通道。
为此,文广集团已布局多年。改制之前,50亿人民币规模的华人文化传媒产业基金正式成立,文广与国家开发银行、宽带产业基金共同出资,黎瑞刚任总经理,他说“只有捅开这堵原本很厚的墙,才能进行资本化运作,做大产业链。”
“少帅”黎瑞刚一向是锐意改革的态势:他率先提出了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链接等集团发展战略;他带领SMG13个电视频道、11个广播频率,成为迄今内地唯一跨越纸质媒体、地面有线、卫星电视、IPTV及手机电视的综合性传媒。其旗下“Channel Young生活时尚”、“第一财经”、“东方卫视”等品牌,早在改制前全面介入市场竞争,堪称文广最先打响的几大战役。
喜欢《约翰·马龙传》的黎瑞刚,曾在32岁那年被派去美国研究传媒管理。在今天黎瑞刚率领的SMG身上,你能看到当年BBC、TVB等传媒巨头崛起之时的依稀身影。
(吉颖新)
许家印:2009,最惊险、最传奇
2009年的许家印,与2008年判若两人。2008年,投机者、失败者几乎成为许家印的名片。而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产成功上市,许家印扫尽质疑,中国首富成为他的新名片。
恒大上市书写了民营房企资本市场逐浪潮流中,最惊险、最刺激、最传奇的章节。恒大三年10倍的超常规增长,空前力度地借用上市前私募,经历了中国房地产从烈火烹油、冰河时代、再度井喷的盛衰轮回,几乎陨身于资本市场的风高浪急。如果不能上天堂,那么只能下地狱。在从地狱到天堂的这条幽暗狭窄的隧道中,许家印经历了常人难以窥视的煎熬。他和投行们在资本迷宫中的博弈,他在金融危机和房地产调整双寒冬下的自救,他不按常规出牌的思维方式,大开大阖的操作手法,决绝、强硬的手段,使得恒大这架高速奔跑的列车一直牢牢地掌控在他手中。这种超乎常人、力挽狂澜的控制力和意志力,已经将他强人的形象定格。
许家印是继杨国强之后的第二位内地地产首富,他也是杨国强的模仿者,恒大与碧桂园都是凭借着巨额的土地储备成功上市。3年前还仅限于广州一隅的区域公司,凭借上市一举完成全国化、资本化和国际化三大目标。现在,许家印已经真正主宰恒大的命运,上市后的恒大地产也将走向常态。这位传奇首富还会书写新传奇吗?
(黄秋丽)
丁世忠:爱拼才会赢
丁世忠,今年以前被人习惯称做丁志忠。2007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时,这位年轻的福建晋江籍“鞋王”,拥有了一家市值200亿港币的企业。
现在他正在对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连自己的名字也用了过去一直只停留在身份证上的本名。他的企业也是如此,“空降兵”进入安踏,各种规章制度被强化。丁世忠渴望成为一家更为规范的国际化企业。
2009年让丁世忠最为激动的莫过于安踏品牌第一次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安踏成为2009年至2012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在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赛事上,中国体育冠军将穿着安踏登上领奖台,这也是中国奥委会签过最大一单,足见丁世忠创品牌、大发展的决心。
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运动员花车上的所有运动员都穿着安踏。但有一位叫做李宁的前奥运冠军、体操王子,有人看到他用鲜花和国徽巧妙地部分挡住了安踏Logo。在商业上,安踏需要面对的是一直罩在它头上的对手——“李宁”。这样的商业挑战,更符合丁世忠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个性。
(虞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