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5日讯 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主题为“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的2009(第八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据悉,700多位国内外领先企业的领导人出席本次盛会,深入探讨正在走出经济危机冲击的中国能否成为建设新商业文明的主导力量。
以下是原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舒奇在主题为“跨国公司新本土化生存”的主题论坛上发言全文:
实际上惠普一直感觉到了这方面的紧迫性,我还记得十年以前我们当时建立了一些制造的链条,当时没有考虑到中国会成为一个制造业基地,金融危机之前我们还在寻求新的基地地址,因为我们想减少成本,CEO当时对我们也是这样要求的,当时考虑重庆作为第二基地,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了。它影响了我们,但是影响不大,销售只是第一季度下降了一些,但是第二季度马上回升,同时我们把成本结构进行了改变。所以在节约和成本控制方面只采用了很多方法,惠普这方面一直是感觉到紧迫性也一直致力于改革的。
我离开惠普了,我在惠普做了也差不多10年了。所以我对这方面的感想,第一个你们谈到对跨国公司高层会说中国话,在中国长大,实际上刘总讲的公司的架构师不可能改变的。跨国公司在全球都是一样的架构,不可能在文化上或者是在公司策略上有很大的改变,只能在改变当地文化接口方面做一些很小的改变。反过来说跨国公司怎么融入本地化呢?这是跨国公司一直在探讨的。并不是说雇几个会说中国话,懂得中国市场的人就本体化了。HP本土化做的非常透彻,曾经做到外派人员不到1%。随着公司的国际化,或者国际的机构移入中国,比如做全球采购的时候当然有很多国外专才调入中国。因为我们在中国已经不仅仅销售和服务做市场的公司了,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化了。我再讲一个以前的例子,HP1985年进入中国,是合资公司。当时我们确实是很中国化,包括我们供房子,到年底发奖金发鱼发肉,最后没有办法在中国发展,所以90年代中期彻底改变成美国全球HP的系统,这样有了很大的成长。甚至到HP总部去看,HP中国、HP日本、HP印度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后来总部认为确实应该做一些当地的调整,但是像刚才刘江南讲的这些的调整在跨国公司里基本是做不到的,不可能完全变成一个中国公司。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