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经济学对社会危害更大
周业安
水资源竞争所带来的坏处可能远远超过水产品垄断所带来的坏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一个水务企业垄断,然后对这家企业管制。反而是更有利的结果。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垄断企业都需要民营化,都需要竞争。还要因地制宜,教条的经济学对社会危害更大。
城市供水问题可以归结到水务企业的垄断性。的确,通常一个城市就一个自来水厂,负责提供整个城市的居民用水和单位用水,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这是标准的垄断特征。由于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要求对垄断企业进行管制。比如政府对水价和水质进行管制。但现实告诉我们,这种管制未必有效。比如近年来水价逐步上升,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水务企业的成本上升很快,甚至普遍亏损。就是这个逐步上升的成本引起了巨大争议。
管制难题
一般的看法是,水务企业的成本不应该上升这么多,这就意味着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水务企业的职工获得了较高待遇;第二种是水务企业的管理者获得了额外的好处。当然,迄今对水务企业成本的怀疑都缺乏系统的证据,基本上都是零零星星的一些佐证而已。
为什么大家对水务企业不信任?道理很简单,因为不知道水务企业的真实成本信息。这也是管理者所面临的信息难题。过去我们以为,通过宣传和动员可以提高被管制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被管制企业可以自觉地为老百姓服务。可事实上这种设想和人性并不兼容。
通常人有高尚的一面,但更有自利的一面。一旦发现某种情况对自己有利可图,人就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大概是很难否认的人之本性。基于这种人性假定,管制者为了防范垄断企业损害消费者利益,就需要限定企业的产品和劳务价格。那么如何限定呢?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价格定在企业的边际成本上。但考虑到边际成本很难确定,所以不得不采取平均成本定价法。可如果这样做,垄断企业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也就缺乏做好企业的积极性,基于此,通常又会赋予垄断企业一个利润空间。比如给水务企业8%~10%的利润率。这就是常用的平均成本加成法。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限定垄断企业的定价行为,又让垄断企业不失积极性。
不过,即便如此,垄断企业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哪怕是接受这样一个利润率,仍然有可能通过调整成本水平来获得更大利益。这样做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管制者并不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信息,只能凭借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通过审计来对企业进行监督。企业可以和审计部门合谋来提供虚假信息,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隐瞒来传递虚假信息,这样就可以让企业的成本虚增,从而挤占利润。由于成本在不断增加,为了达到原先的目标利润率,就只有提价了。
于是,水务企业成本增加就成为水价提升的重要理由。既然社会对水务企业的成本信息不信任,那么为什么不能通过公开其成本的方式来获取社会的信任呢?因此这个问题原本简单。水务企业定期向社会发布会计信息,比如水务企业职工收入情况、社会保障情况、主要原材料的进价、设备和厂房情况、管道情况等等。类似上市公司定期公布季报年报之类的举动,垄断企业也可以定期公告其内部会计信息,让社会进行监督。这样一来,社会了解了企业的成本变化情况,也就能够理解水价的变动。
垄断企业公告其成本信息便于社会对其监督。现实是这些信息都被企业本身垄断了。管理者拥有这些信息也是由垄断企业汇报的,没有社会监督,也就无从证实。单独依赖审计部门存在很大问题,因为无法确认审计部门、甚至管制者本身是否和垄断企业合谋,给定每个单位都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这类合谋是完全可能的。
既然管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老百姓的福利,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老百姓来参与监督这些垄断企业呢?反对垄断企业的人往往忽略掉这种参与监督的可能性,转而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垄断企业民营化,以为通过民营化就能够解决垄断问题。殊不知这种设想不过是一相情愿罢了。
竞争困境
假定水务企业民营化了,把国有出资人换成私人,垄断的弊端就可以消除吗?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水务企业的问题和是否民营化毫无关系。这个道理很简单,只要是处于垄断地位,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抑或你还能想出一个其他类型的出资人身份,都会带来共同的问题:侵占消费者剩余!接下来,就会看到,即使水务企业民营化,同样需要管制!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有人会说,民营化当然解决不了问题,但引进竞争机制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每个城市引入两个以上的供水公司,形成寡头竞争;或者类似电信改革,把水务公司分拆为两个以上。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能够改进消费者利益。比如电信行业,我们现在就已经开始逐步享受到竞争的好处了。
这样一个设想看起来固然很美丽,可惜不适合水务市场。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第一,水务企业和电信之类的企业类似,都属于自然垄断企业,一旦供水管道铺设成功,就形成了一个供水网络,这样供水的平均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逐步递减的,凭借这一成本优势,单个水务企业足以满足当地的供水需求,从而形成了供水企业的自然垄断。因此,供水企业的垄断地位和是否是国有民营没有关系,而是供水网络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但可能有人会说,电信之类的企业也是自然垄断,为什么可以通过分拆来形成竞争?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电信不是可耗竭资源,而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可耗竭资源。尽管可以通过自然界循环来实现水的重复生产,但用水量超过水储备量,水就开始耗竭。比如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控制水源,谁就获得了供水的垄断地位。问题是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假定一个城市存在两个水务公司,那么这两个公司之间竞争就不仅仅是供水服务问题,更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控制。结果可以预见,由于每个公司都试图最大程度控制地下水,必然会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如此,地表水也会遭遇同样的结局。
因此,除非两个水务企业能够就水资源开采达成一个合作协议。但经济学已经证明,寡头之间的这种合作协议是不稳定的。因为给定其中一方按协议开采,另一方只要偷偷的多采一点就会得到更多好处。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这么推理,那么协议就是废纸一张。结果我们看到,水务企业是竞争了,但水资源耗竭会更厉害。
水资源竞争所带来的坏处可能远远超过水产品垄断所带来的坏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一个水务企业垄断,然后对这家企业管制。反而是更有利的结果。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垄断企业都需要民营化,都需要竞争。还要因地制宜,教条的经济学对社会危害更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