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商迪拜“沦陷”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22:58  经济观察报

  陈周锡

  当海水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在迪拜的温州商人 (下文简称“温商”)就面临这种尴尬。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其遭受重创,不期而遇的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又使他们的生意、投资雪上加霜。

  多位在迪拜经商、投资的温商,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生意开始企稳回升,但交易额仍只有去年同期的40%至70%,“大家都在撑着,等待经济转好。”同时,前几年一窝蜂去炒房,几乎在迪拜人均一套房的温商,正忍受着房地产市值大缩水带来的煎熬。

  一位迪拜温商说,迪拜世界公司的债务危机,将会使当地经济复苏放缓,“之前有所回升的市场信心,又好像一下子被击碎了,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商人。”

  有“中东门户”之称的迪拜,辐射亚、欧、非三大洲,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也是中国商人在海外的重要据点之一。在这里,据说现有十五六万中国人,其中温商就约占10%。据统计,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0亿美元剧增到2008年的282亿美元,中东已成为中国外贸产品的新兴市场,温商在其中功不可没。

  然而,这个中国最为活跃的商人群体,却在今年市场的潮落中损失最为惨重。从俄罗斯灰色清关,到山西煤改事件,再到迪拜炒房被套,备受争议的温州资本“屋漏偏逢连夜雨”。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亚洲商务卫视董事长、华星集团董事长王伟胜说:“我们都需要反思”。

  商贸起家

  在第一批到迪拜温商的介绍下,1998年王伟胜到迪拜进行考察,去之前他对这里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如果不行,就当一次出国旅游。”

  考察中,迪拜开放的商业环境很快就吸引了他,自由港迪拜只有5%的消费税,且位处欧、亚、非中转贸易的交叉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当时,在迪拜做生意的温州人还不多,那时还是日韩、伊朗、印巴商人的天下。”

  与大多初入迪拜的温商一样,刚开始王伟胜也以转口贸易为主,随后他的服装生意一度辐射整个中东甚至北非地区。这时,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阿联酋最大商品进口国。2003年,王伟胜把业务扩展到鞋子、家具、床上用品等,成为不少国内厂家在阿联酋、中东地区的总代理,后来他成立了华星集团。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在迪拜政府宣传下,温州、义乌、福建等地贸易商蜂拥而入,主要销售五金电器、皮鞋、箱包、打火机、灯具等商品。随后,迪拜相继出现了中国建材城、鞋城、眼镜城,以及2004年中国人建的上千个摊位的迪拜龙城,主要为华人提供商铺租赁。

  随之而来的是竞争。2004年,王伟胜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尽管销量还比较好做,但利润已急剧下降”。

  王伟胜说,在高度竞争下,商贸的不确定性还是让他感觉到不安定。与他同期进入迪拜的温商,开始酝酿多行业投资或转战他国市场,其中不少人将目光锁定房地产。2005年,王伟胜也买了几处房产,同时创办了阿联酋迪拜华人网,给前去中东淘金的华人提供贸易方便,后来成为中东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随后几年,大量中国产品,仍源源不断地通过迪拜输往亚、非、欧。

  王伟胜说,这些产品还是以中低档的小商品为主,之间的价格竞争比之前更加激烈,一件商品赚几毛钱极为常见。而在大型超市、商场里,几乎看不到打中国牌子的产品,“实际上很多产品也是中国制造,只不过贴的都是别人的牌子,可见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任务有多艰难。”

  去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时,迪拜温商还在“隔岸观火”地说,我们没有影响。

  然而,三四个月过去,他们才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外商集体失踪、生意一落千丈,“火烧连营”已不能自救。今年初,恰在农历春节前夕,迪拜港的货物堆积如山,温州经销商大量甩货,“还有的企业负责人,赶往迪拜为经销商甩货。”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目前甩货只是极个别现象,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迪拜外贸稳中有升,虽然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会影响华商信心,但对贸易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尽管如此,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发生之后,迪拜城内龙城等几条批发商业街道的租金在债务危机爆发后下跌10%。一直不打折的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暗地里推出促销活动,房型170平方米的单卧豪华套房,每间夜售价现为1210美元,约为门市价2951美元的4折。颇具知名度的亚特兰迪斯五星级酒店,最近也打出了亲情价招徕顾客。

  迪拜旅游公司负责人李明说,今年9月阿联酋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即使这样,除初开通时的几批游客外,之后游客一直比较少。”据统计,8月份,迪拜出境游同比下降32%,入境游同比下降45%。

  李明说,今年6月迪拜官方公布,市场上有14万张空头支票,“有些商人的资金流紧张,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认为,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将使迪拜贸易复苏至少推迟一年。

  有人动手了

  在贸易中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很多温商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房地产。

  2000年,迪拜允许卖房给外国人,这意味着外国人不仅可以拥有永久产权的房产,还能拥有永久产权的土地。一位在迪拜从事房地产中介的黄姓温商说,出于经商便利考虑,少数人在当地买了房子,起初的投资味道并不重。

  从2003年开始,与国内房地产价格高涨一样,迪拜的楼市也在一路看涨,于是一些寻求资本突围的迪拜温商开始大量买房,2005年前后王伟胜也买了几处房产。从2006年开始,温商开始在迪拜炒房。

  王伟胜说,当时不少温州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大家筹集资金组成“银团”,用团购价买一栋楼或整层房。然后选出“董事长”,由他决定何时出货,赚得利润按资金比例分摊。一旦出现亏损,银团会召开“董事会”,集体决定何时出货及出货价格。“炒楼是大家合伙做生意,这种投资关系建立在信用基础上,有赚也有赔这很正常。”

  这种在国内多见的温州炒房方式,也在迪拜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在迪拜,购房者多为看图买房,首付定金为房款的5%,两个月后再续交20%、签订购房合同。于是,大量投机商在两个月时间里,只要用5%房款就可赚到一倍以上的利润,当时因为在迪拜炒房,一年赚两三百万元的温州人不少。但也有一些实力型温商,选择中长线持有物业。比如迪拜“耶稣岛”别墅,2004年刚推出时一幢只卖960万元,去年猛涨到近6000万元,上涨了600%。

  下转15版

  上接10版

  炒房时间之短、回报率之高,均是一般传统贸易无法企及的,令很多温商流连忘返。上述黄姓房产中介商说,前两三年,迪拜温商主要精力是炒房,贸易已退居其次。“在2007年至2008年,很多炒家抽走实业资金,在迪拜房价高位时相继杀入,少则一两套,多则几十套的期房。”与此同时,在迪拜纷纷出现由温商创办的 “房产中介所”,在为炒家提供咨询服务时,自己也参与了炒房。

  在迪拜温州商圈中,流行一句话:有钱的去开发,没钱的人去炒房。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5年,一位迪拜温商黄姓老板就手握3个地块,2007年抛售了其中2个小地块,获利至少三四千万元以上。此时,有人建议他高价出售第三个地块,黄老板不愿意,说要建一个医疗器械贸易的“迪拜中国健康城”。2008年初,一位温商斥资3000万元购买迪拜卫星城一块地皮。“如果开发顺利,他们靠图纸卖楼花,资金就可迅速回笼,赚取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的利润,比炒房赚多了。”

  迪拜的地产狂欢气氛,极大刺激着国内温商的财富神经,于是有人动手了。

  2007年10月,温商、上海中州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宾,斥资2800万美元买下迪拜世界岛中的 “上海岛”,计划在总面积111亩的岛上投资12亿元开发58栋别墅,据说此后预订了12套。紧接着12月份,温商、上海进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进云,温州房地产开发商周建亚分别与阿联酋拉斯海马政府,签订两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意向协议书,总投资为70亿元。

  收获还没开始,危机迅速降临。去年8月,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后,国际热钱迅速撤离,迪拜房价开始暴跌,这是温商从未料到的最差结果。

  一位不愿具名的迪拜黄姓温商说,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投资的迪拜项目土地市值大幅度缩水,从最高时的800迪拉姆/平方英尺,急跌至近200迪拉姆/平方英尺。这与他三年前买下这块地的价格几乎一致。在恐慌心理影响下,迪拜土地交易市场几乎停滞,想抛也无人接盘。他说,该项目土地款绝大部分已经支付,剩下一小部分预付款已向政府申请缓交。

  目前,温商开发的六七个房地产项目已全部暂停,损失比较严重。知情人士透露,其中胡宾已为迪拜上海岛投资了7000万元以上,“项目已经暂停,等待机会再行启动”。张进云说,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他此后就没有和当地政府签订正式开发协议,也没有为此投入资金。

  最痛苦的莫过于跟风炒房者。他们要么是忍痛割舍先期投资,撤离回国;要么债台高筑,缴纳高额的银行贷款,如果撑不住,甚至有锒铛入狱风险。上述黄姓房产中介商说,到今年二季度,迪拜房价已从2008年的最高点,回到了2003年水平,“之前翻了600%的房价,又重新回到了起点。”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楼市有了止跌回稳的迹象,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又将对楼市信心产生较大影响。

  困于转型?

  与众多温商投资房地产不同,王伟胜则选择一次跨行业的转型升级。

  2006年1月,王伟胜伙同他人斥资买下阿联酋电视台——阿拉迪尔(音译),更名为“亚洲商务卫星电视台(AAB)”(简称亚商视),一举成为中国收购海外卫星电视台第一人,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说,迪拜与中国之间巨大的商业市场和频繁的商业交往,需要一个中文传媒窗口进行沟通,帮助中国厂商在中东建立品牌影响力,这将是一单名利双收的生意。

  王伟胜之前说,他只是个以贸易起家的商人,对电视台的营运知之甚少。不可否认,那时存在节目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尤其是节目制作、品牌推广、市场规划工作欠缺,而他熟悉的商业活动则比较多。

  那时迪拜经济如火如荼,使亚商视前景颇为看好。2006年,3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温州股东加入亚洲商务卫视,占股20%。去年1月,亚商视引进媒体资深人士高度,出任亚洲商务卫视总裁,并于4月把中国总部从广东迁往杭州北部软件园。

  “我们必须打出‘中国制造’口号,推动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高度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牵线搭桥中国地方政府与中东的沟通,同时让企业通过节目合作拓展中东市场,并陆续推出“相信中国制造”等栏目。据悉,与亚商视品牌合作的奥克斯当年在中东地区销售增长了10%以上。之后,亚商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逐步深入,并掀起了一股中东招商引资热潮。

  然而与王伟胜不同,很多温商在房地产投资市场流连忘返,失去了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这是我们感到后悔的一件事。”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温州人一直对迪拜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现在我们认为投资者应当极其谨慎,避免盲目投资。

  “现在除了房地产,我们还能投资谁!”一位制造业出生的温州煤老板无奈地说,温州资本逐利性强,房地产仍是暴利行业,准入门槛也比较低,因此成为很多温商产业转型的首选。“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转型升级,这需要企业拥有很强的实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温州民营企业大多数规模比较小,且从事的多为产能过剩的轻工业,转型难、升级更难。”

  温州资本从原先的 “弄潮儿”,被指为今天的“搅局者”,这让亚商视总裁高度忧心忡忡:“他们一窝蜂地去搞房地产,这正常吗?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又靠谁?”

  温州恒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黄伟建说,温州拥有几千亿元的民间资本,如何规范、引导温州资本运作最为关键。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