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紧急就业计划应当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22:26  华夏时报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当前的就业机会可实在是渺茫。现在美国的求职人数是职位空缺的6倍,而平均失业时间,也就是求职者找工作的人均用时,已超过6个月,为193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

   那么你可能会认为,想办法促进就业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但现在金融系统已免于彻底崩溃,于是政策讨论中的一切紧迫感也似乎随之消失,被一种不正常的被动所取代。华府现在弥漫着这样一种思想,认为不能也不应采取更多措施,只要等待经济复苏逐渐惠及就业者即可。

   这种想法非但错误,而且令人无法接受。

   的确,经济衰退就技术层面而言可能已经过去,但这并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充分就业。历史上几次金融危机过后,通常出现的不仅是严重的衰退,同时还有脆弱的复苏;而失业率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差不多恢复至正常水平。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此次金融危机过后,形势也会按照往常的“剧本”发展。举例来说,美联储预计,目前高达10.2%的失业率到2012年某个时间之前仍将保持在8%以上,而这个数字在不久之前还被认为是灾难性的。

   并且,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损害也将持续更久。长期失业者可能会丧失技能,就算经济复苏,他们也可能因为被潜在的雇主视为高风险而难以找到工作。而那些在糟糕的就业环境下刚刚毕业的求职者,在职业起步阶段就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代价就是,他们的收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比别人少。不采取行动改变就业现状,不仅是残忍的,而且是目光短浅的。

   所以现在是该实施紧急就业促进计划的时候了。

   就业计划如何与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区别开来?这个问题取决于政府的首要任务为何。之前通过的奥巴马经济刺激法案,将重心放在恢复经济增长上。它的出发点实际上是基于“拉动GDP,工作自然来”这一理念。如果当初这个刺激方案规模足够大,那么这一招也许会有用——但是它不够大。就目前的政治现实而言,政府将很难通过规模够大,足以弥补之前不足的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

   因此我们可以指望的最好情况就是政府出台一个花费较少,却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刺激计划。这样的计划应避免采取普遍减税这类措施,因为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间接创造就业机会,并随时可能出现其它问题。相反,计划应推行或多或少可以直接保住或增加就业的措施。

   一个可以采纳的做法是向处于困境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新一轮援助。这些政府的财税收入已大幅缩水,它们无法像联邦政府一样通过借债来填补临时的资金缺口。增加援助将有助于避免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的急剧恶化,也能避免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就此流失。

   同时,联邦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工作来促进就业。现在应该效仿罗斯福新政,建立一个哪怕是小规模版的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提供报酬相对较低(总比没有强)的公共服务工作。可能会有人批评政府如此“因人设岗”地创造工作,但当初WPA的确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就。而且,关键问题在于,直接的公共岗位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成本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华府自由派智库“经济政策研究院”公布的提案指出,每年在公共服务岗位上支出400亿美元,3年就可以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这听起来还不错。

   最后,我们可以直接奖励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现在实施类似德国那样非常成功的为不裁员的企业提供补贴的计划,或许为时已晚,但可以鼓励企业在经济好转时增加人力。“经济政策研究院”提议为增加招聘的企业减免部分税收,这个方法肯定值得一试。

   所有这些可能都要用钱,说不定会花好几千亿美元,短期内会让预算赤字增加。但这须与在社会和经济的紧急时期无所作为要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权衡。

   奥巴马总统这星期主持了一次“就业峰会”。跟我聊起此事的人大多嗤之以鼻,觉得政府不过是在象征性地做做样子。其实政府大可不必如此。我们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且我们应该这么做。

  兰晓萌编译自《纽约时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