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然气荒:莫让“没气”变“没气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22:25  华夏时报

  白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入冬以来,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南方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更是严重。有报道说,近期南方部分城市用气缺口达40%,甚至重庆市出租车的加气队伍要排出1000米的距离,而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地区天然气批发价涨幅已超过20%。不难看出,用“没气”一词来形容当前国内天然气供应状况并不夸张。

   从整个世界石油天然气贸易来看,由于取暖需求的缘故,石油天然气价格在冬季出现季节性上涨似乎已经是惯例。不过,现在中国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却与上述“惯例”似乎沾不上边。每年,中国都要有冬季,往年也没有听说有这种“惯例”。况且,2009年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年,中国经济至少还说不上过热。所以说,现阶段一些地方出现的“没气”现象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针对“没气”现象,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表示供应能力已经接近上限。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气荒”主要原因是极端气候导致的需求暴增,现已适当压减其他地区和工业、发电用气,以保证重点地区和居民用气。但是,鉴于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管输量已经发挥到了最大,增加供应量的余地已很小。与此同时,中石化也表示,目前中石化正在满负荷运转,不仅按照全年计划量生产和供应,且略有超过。目前供应紧张主因是需求突然增加。言下之意,靠扩大供应来缓解供求紧张局面可能性并不大,只能够靠抑制需求的办法了,而抑制需求的潜台词就是要涨价。

   说起天然气,令人不能不想起近些年来的成品油。只要国际市场油价一涨,国内成品油供应就“紧张”,一些地区的加油站就“检修”。一旦国内油价“接轨”上调,供应也就不再“紧张”了,加油站也不“检修”了。目前,有关部门及其两大石油巨头认为,“没气”的根子在于天然气价格偏低。与成品油相比,天然气价格的市场机制形成过程相对滞后,生产者因此也没有扩大生产能力的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家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错,市场经济嘛,就应当允许人家随行就市。成品油如此,天然气亦如此。

   客观上,将出现天然气荒完全归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也有失公允。事实上,不管是否情愿,人家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也都为缓解天然气荒做出了一定努力,效果也看到一些。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都强调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总强调扩大天然气产能的困难。如此看来,两大巨头都在给全国人民上课,普及什么叫市场经济。也好,按照经济学原理,当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时,只有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才能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样,就存在主动控制产能的动力。显然,当前的国内天然气市场基本上由两大巨头控制,形成卖方寡头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对扩大天然气产能不积极当然有一定道理。不过,两大巨头的小道理一定要服从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道理。

   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都在享受着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销售只允许你们干,别人想干都不行。试想,如果国家放手成立新的石油公司或对国外石油公司来者不拒,不知道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还敢不敢抑制产能。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荒的问题,尽管只依靠破除垄断是不行的,但如若放任相关企业滥用垄断地位,则是万万不行的。按照海关统计,2009年前10个月,中国出口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烃类气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9.6%,也不知道两大巨头是真“没气”还是假“没气”。看来,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两大巨头在国内外两大市场上执行的是两套策略,一方面在处于垄断状态的国内市场上对供应量搞“适可而止”,另一方面在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国际市场上对供应量搞“多多益善”。

   的确,许多国家都只有单一的国家石油公司,但享受“单一”所带来的专营权的同时,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享受垄断权的企业并不应当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经营目标,而应当以国民福利最大化为最终经营目标。在此基础上,石油公司只能够将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次优目标。否则,如果动不动就以“没气”手段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实际上就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没气儿”。

   “没气”与“没气儿”之间,差别仅仅在一个“儿”字,但意义却大相径庭。我记得有一段相声,讲一名年轻人不会讲话,看到老大爷扛着煤气罐下楼就对老大爷打招呼:“大爷,您没气儿啦。”表面上看,小伙子不懂事,说话不吉利,应当讲求语言美。实际上,小伙子想说“没气”,但被人家误解为“没气儿”。相比之下,石油公司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就要真正履行垄断性企业的义务,而不应当只享受权利。否则,您老人家动不动就“没气”,正在从金融危机中走出的中国经济也很容易“没气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闹“没气”与老大爷家没有煤气来烧水做饭一样,都是缺少燃料。可是,“没气儿”这句话,对老大爷来说只不过是添堵,而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来说,则意味着为“保增长”泼冷水。

   现在,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先生活后生产的应急之举,但背后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按照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单位的总产出,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中间投入就要相应增加0.012865个单位。反过来说,在没有其他替代品的情况下,如果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每减少1个单位的产出,整个国民经济就要相应减少77.73个单位的总产出。不难看出,天然气的“没气”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大事。

   在现阶段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要防止石油公司的“没气”变为国民经济的“没气儿”,应当想一些办法,而这些办法的核心就是要将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首先,要从机制上推动国内石油公司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石油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其垄断地位的利用也并不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其次,要逐步放开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经营限制,允许更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销。再次,要适当加大天然气进口力度,抑制天然气出口过快增长,以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此外,要进一步改革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强化国内外天然气市场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对此,我支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即使涨价也合情合理,没有必要羞羞答答的,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不过,最担心的是,这种联动机制是单向联动机制,亦即涨联跌不联。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中国经济虽然正在好转,但基础并不牢固。此时,出台任何一项举措都要立足于轻拿轻放。固然,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近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09年10月,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比上年同期仍低28.8%。所以说,适当理顺天然气价格体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考虑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现阶段,天然气的“没气”并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够因为天然气的“没气”导致中国经济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过程中遭遇“没气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