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打击政策效果存疑
本报记者 晏耀斌 北京报道
作为中体奥林匹克市场营销部经理,周海山近来因为拿不到地很郁闷。“手里楼盘都卖光了,公司明年基本没有项目!”周海山12月2日直言不讳地告诉《华夏时报》。
是供地太少吗?显然不是。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12月3日数据显示,京城前11个月土地成交近700亿,创下了历史新高。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开发商推盘未见缩减的情况下,购买力大幅增加是造成楼市盛宴的最主要原因,而其中除了固定的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相当比例的购买人群目的意在投机。
楼市疯狂顺理成章。“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去买房,楼市就很危险了。”周海山感叹。
中央当机立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9日在上海考察保障性住房工程进展情况时表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这是中央高层今年首度公开对楼市中的投机性需求进行表态。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住建部11月中旬在系统内部下发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对比住建部以往的文件,记者发现该《通知》明显针对开发商捂盘行为,且具体易执行。再加上国土部打击囤地动作,多点开花,作用点均针对投机性购房。
严打楼市投机
“打击投机无非从三个方面入手:打击开发商捂盘,限制多套房购买和督促土地尽快开发而不是囤地。”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峰告诉记者。
相关部委正在行动。住建部《通知》要求各地在受理开发商申报的项目预售申请时,原则上不得分层、分单位申请,必须按照整个项目申请。对于开发规模较大,实行分期开发、分期交付的项目,才可以按照分期开发的规模申请预售许可。
《通知》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销售商品房。开发企业应一次将取得预售许可的全部房源上网销售,不得以各种借口分批、分次销售,严禁捂盘惜售、囤积房源,不得进行虚假交易、炒卖房号。
《通知》还规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非法预售商品房,也不得以认购(包括认定、登记、选号等)的名义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等各种方式变相预售商品房。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的另一“顶头上司”也有新动作。11月20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核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对“批而未用”土地展开核实。
“查处囤地是为了督促尽快开发,通过增加供给来缓解投机带来的房价大幅上涨。”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分析表示。
效果不被看好
楼市疯狂下,是否真的能抑制投机?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目前房价太高、涨幅太快,而且投资性购房的比例过大,尤其是在热点城市。
仔细揣摩发现,王珏用投资代替来投机,这或许是抑制投机面临的最大难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杨乐渝认为:“投机很难界定。”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告诉记者:“投机就是为卖而买。”不过,董藩表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能买就不愿意去租,这也是造成房价太高的主要原因。租金太低,有人买了房实际上当做实物储蓄。”
仅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房全月成交总量历史性地首次突破3万套,其中住宅成交量更是达到了31288套。
打击投机除了在执行上面临困难外,政策力度的把握也存在困难。“药下猛了伤及无辜,下轻了无济于事。”杨乐渝表示。
这样的顾虑已有前车之鉴。从2004年开始,投机性需求一直被政府认为是导致高房价的主因,中央为此相继出台“国八条”和“国六条”予以调控和抑制,2007年央行和银监会出台了限制二套房贷政策。楼市投机有所缓解。“误伤了改善性需求,使得开发意愿不足。”董藩表示。
为应对金融危机,通过促进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中央再次放开了对投机的限制,结果引发2009年楼市井喷。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国房价累计环比上涨16.9%,而一线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更为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