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企业加速抢滩临海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20:41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目前,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欲在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建设两个千万吨级的钢铁生产基地,正在等待政府部门的正式批准。

  另外,日照、曹妃甸、湛江和防城港也都被列入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规划。连鞍钢、山东钢铁、河北钢铁等中国钢铁业的生力军,也正在移师沿海。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一点:中国钢铁企业正在集体向沿海进军。

  东扩

  近期有消息称,河北钢铁集团公司计划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兴建1000多万吨级的钢铁基地,目的是打造全国最大的造船板基地。在乐亭项目之前,环渤海目前已经拥有两大钢铁基地——曹妃甸项目、鲅鱼圈项目。但曹妃甸项目并非河北钢铁集团独资,因此,河北钢铁希望拥有一个独立的钢铁基地。

  乐亭属于唐山市,临港且距离曹妃甸非常近。根据河北省发展规划,通过整合和改造,到“十二五”末,河北省的钢铁产能将由2007年底的1.2亿吨压缩到8000万吨,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向曹妃甸、京唐港和黄骅港转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中还尚未提及乐亭项目。

  不过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这个项目与曹妃甸千万吨级项目并不冲突,相反,将与曹妃甸项目形成一整片产业集群。对此,唐山市发改委一位官员也证实,河北钢铁集团的确有在乐亭建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的计划,目前正处于论证阶段。

  在国家提出“钢铁企业向沿海进行产能转移”的政策鼓励下,北方有限的几大临港基地成了众钢企皆抢的“香饽饽”。

  去年年底,山东钢铁迅速与日照钢铁签订重组协议,启动了莱钢、济钢资产大整合。按照计划,山东省将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这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山东省提出,结合淘汰落后和兼并搬迁,加快内陆钢铁产能向沿海地区转移。

  按照山东省发布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要把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作为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其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保留日照钢铁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模。

  截至目前,武钢在广西防城港,宝钢在广东湛江港,山东钢铁集团在日照港,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在曹妃甸,鞍钢集团在鲅鱼圈,均已经进行了临港项目布局,项目规模都在千万吨以上。

  低成本

  降低运输成本是推动钢铁产业东扩的一个直接动力。

  “考虑到了将来的市场销售和原料运输难题,选择沿海都将是一个趋势。”“我的钢铁网”资深钢铁分析师徐向春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沿海地区对于钢铁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良的港口不仅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而且沿海地区相对内陆发达,对钢铁需求量较大。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基本都以利用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展开,但这种布局不仅分散,而且相当一批钢铁产能远离市场,造成大量的钢材需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才能销往客户,这也导致钢企的物流成本增加和竞争力的降低。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由于目前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近些年,中国钢铁业对国外铁矿石的依存度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份,中国铁矿石海运量已超过铁矿石总需求量的60%。

  既远离市场,也远离原材料,这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负担。每年铁矿石从港口到内陆,仅仅运输费与堆储费用就是一笔大数目。一家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按照一年进口约600万吨铁矿石计算,每吨铁矿石每天的堆存费在0.2元至0.4元之间,这样全年光堆存费就将近200万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认为,我国钢铁工业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钢铁企业绝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在内地,与大量进口铁矿石不相适应。”从中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的角度看,钢铁向沿海转移是大趋势。

  罗冰生主张在沿海建设现代化、21世纪的新型钢铁厂,借助沿海临港有利条件,取得运输成本较低的铁矿石是发展方向。

  “在建的曹妃甸矿石码头位于曹妃甸甸头,主要就是为了接卸进口铁矿石,以满足华北地区钢铁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其中,一期建设两个25万吨级泊位,年接卸能力可以达到3000万吨。”曹妃甸管委会新闻处刘姓处长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

  环保优势

  除了降低运输成本,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也具有环保意义。首钢搬至曹妃甸后,便成功打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口号。

  唐山市市委书记赵勇此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首钢搬迁到了唐山的曹妃甸会造成污染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赵勇谈道,“首钢搬到曹妃甸实际上一颗螺丝钉都没搬过来,完全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建设的一个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并且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模式。”

  “我们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废气、废水、废渣都得到综合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在2008年9月末举行的唐山·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合作会议期间,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这种循环模式即:炼钢产生的废热气可煮海水,形成大批的工业用蒸馏水,余下的浓海水留给碱厂加工成海盐,钢渣煤灰用来制成水泥。

  首钢的成功搬迁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钢铁企业向沿海进军的“范本”。首钢为大城市的钢铁企业,包括内地的钢铁企业如何实现向沿海调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据了解,按照有关计划,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也将成为山东省钢铁集团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样本。

  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欧美日韩钢铁业的发展现状,也为中国钢铁业产业布局向沿海转移提供了经验支撑。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表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并且环保、节能。”

  “一方面可以发挥沿海港口优势,更加经济地利用资源和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沿海地区大面积的滩涂,减轻内陆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环境压力。”徐向春告诉记者。

  当前中国“城市钢铁企业环保搬迁”步伐已经开启。除了首钢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还有广钢集团、杭州钢铁、石家庄钢铁、青岛钢铁、抚顺钢铁、重庆钢铁等均被点名要求搬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多数搬迁目的地均为沿海或沿江。而政策所提及的便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