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北用家乡文化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朴素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17:34  中国经济网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可除了课本上说的那些,这桥再没啥可说的。”

  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风景。以前,你若是在赵州桥的老家——河北赵县去问问中小学生,让他们讲讲这座桥的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嘴上、心里都会这么表述。

  一项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却让这里的孩子们发掘出很多这座古桥的新故事。

  原来,民歌《小放牛》中唱的那些“仙迹”,是宋朝工匠在修缮赵州桥时留下的标记:传说中张果老骑的驴子的“蹄印”,原来是防止桥侧倾而分流车辆的车行道标志;而“鲁班力托石桥留下的手掌印”,则是桥体一旦出现裂缝的最佳着力点。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我被祖先的智慧狠狠‘震’了一下下!”从赵州桥志里搜出“蹄印”答案的张士通在作文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作为“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试点县的赵县,他所在的石塔实验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赵州桥小研究会”,有40多个孩子报名参加,从网上、从各类纸质、电子研究资料里,他们搜出了数十万字的赵州桥故事。

  张北海流图乡中心小学五(一)班郭艳珍同学在参观完风电观光塔后,说到“我们海流图的山上遍布风力发电装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立于张北西部山区,缓解了首都用电的压力,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家乡而自豪。”

  唐山市西窑二小刘景怡在作文中写到,“曹妃甸,曾经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如今随时都能看到建设者们的身影,曾经的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吹沙造地,不仅修筑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而且还有很多大型工厂建设在这里。蓝色的海面,绿色的植物,各种颜色的花和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声,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真是美丽的港湾!我爱我的家乡!”

  在廊坊安次区北史家务小学四二中队题为《安次赞歌》的主题队会上,少先队员们观看了宣传片《走进富士康》之后,小主持人乔莹激动地说:“确实令人震撼,真不愧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称号,有了富士康这个强大引擎,安次经济腾飞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果啊!”

  2005年,共青团河北省委启动实施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经过在20个重点县(市、区)进行试点后,目前河北省全部172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都投身加入到了“大搜索”中。网上搜资料,实地“探宝”,听老人“讲故事”,查阅旧得卷了边的史料,实地观看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高科技产业……孩子们正“驾驶”着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搜寻着自己身边这片土地上的精彩,感受着祖国的悠长历史和现代的高速发展。

  家乡并不缺乏精彩,关键在于的发现发掘

  

  2008年底公布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曾显示,85%以上的中国未成年人都上过网,近七成的未成年人每周上网在一次以上。这个数字现在肯定还在飞速上升。

  河北省少工委对省内5个市青少年的“家乡文化认知状况”曾进行过调查,青少年对自己家乡的无知令人乍舌:保定86%的被调查青少年不知道定窑遗址是保定的名胜古迹,邯郸97%的被调查中学生不知道“毛遂自荐”等成语出自自己的家乡;对“你是否去过石家庄的西柏坡、赵州桥、隆兴寺等名胜古迹”这一问题,被调查的石家庄中小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全都去过,而这些地方距离石家庄市区最远的也不过2小时车程。

  “在网上把世界的精彩都尽收眼底的同时,身边的精彩却被忽略了。”河北省少先队总辅导员郭文邺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有着很强烈的感觉,“在他们甚至他们年轻的父母眼中和心里,世界近了,家乡却远了。”

  “其实,各自的家乡并不缺乏精彩,只是缺乏关注和发现的眼睛。”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看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无疑“校准”了网络时代青少年注目的“焦点”,“把搜索的目光拉近些,孩子们就能发现一个精彩的家乡!”

  让孩子们用自己搜索出的成果爱上身边的精彩。活动的组织者们有这样的信心。

  保定市中小学生参观了位于家乡的我国首座利用太阳能自身发电的大厦,作为“中国电谷”小居民,对新能源有了最直观的感受;邯郸的中小学生搜索到了1584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方面;黄骅的农家孩子走进了果实累累的冬枣园,在田间地头,对家乡的特产不再陌生;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沧州铁狮子正为不断开裂而困扰,沧县旧州镇东关学校“铁狮子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则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治愈铁狮子开裂的“药方”,尽管目前连专家也表示没有好办法,但孩子们依然“固执”地在搜索……

  “孩子们搜索的热情和能力甚至把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吓了一大跳。”赵县石塔实验学校校长张同锁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北京残奥会时,孩子们对赵县籍勇夺轮椅竞速三块金牌的残奥运动员李虎召展开的一场“人肉搜索”。

  那段时间,孩子们每天都会热烈地交流通过自己的渠道搜索到的李虎召的各种信息。

  “他家就住在大安村,中学也是在大安中学上的。”

  “他从小胳膊就特有劲,掰手腕同学们都掰不过他!”

  “由于腿有残疾,在教室里他都是用手交替拄着两边课桌向前‘走’!”

  ……

  孩子们最后甚至“搜”出了李虎召少年时的小伙伴郝慧召——正是郝慧召在两年时间里,骑着小三轮风雨无阻地接送身体残疾的李虎召上下学。这个搜索结果让孩子们深受触动。

  “李虎召是我们心中的明星,郝慧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孩子们说。

  “大搜索活动以县域为单位,就是让孩子们非常方便的搜索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的文化,使青少年能够体验,能够实践,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河北团省委副书记、省少工委主任韩立群说,“河北的家乡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大省,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燕赵大地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证据确凿的文物史料资源,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题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群星闪耀的名人文化资源……具有重义然诺、坚韧勤勉的燕赵风骨,博大包容、融同和谐的文化胸怀,这些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可以成为滋养一代又一代燕赵儿女的精神食粮,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河北名人大家的成长事迹,如荀子、董仲舒、关汉卿、曹雪芹、李大钊等,为河北青少年的成长树立榜样;借助河北文化遗产的文化功能,如丛台、山海关、避暑山庄、直隶总督府、地道战、白洋淀等,让河北青少年感受燕赵文化的厚重;通过河北人文精神的感人魅力,如西柏坡精神、抗震精神等,感染河北青少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燕赵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将泥河湾文化、磁山文化、三祖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宣传的内容,使河北青少年充分领略燕赵的悠久历史。使《诗经》、荀子《劝学篇》、曹操《观沧海》等诞生在河北大地上的美文得以传诵,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接受熏陶,得到教益;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里感受河北人的守信,在桃园情、生死不渝的感动中感受河北人的重义,在易水寒、壮士高歌的豪放中感受河北人的慷慨,在胡服骑射的历史中感受河北的改革创新,在屏障京畿八百年的历程中感受河北人的精忠报国……”

  (责任编辑:王姣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