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却涌现了生机勃勃的“吉林现象”。本报记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吉林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的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文化体制“早改而不是晚改,实改而不是虚改,深改而不是浅改”;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构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两大支点。全国文化资源禀赋与吉林相当的地方不在少数,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一动力之本
吉林省地处东北,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这里的文化景致却别有一番风光,影视、歌舞、动漫、印刷、文化娱乐、艺术培训等特色产业生机勃勃,在全国颇有影响,被称为文化产业中的“吉林现象”。有人说,吉林省不仅产玉米、产汽车,产创意、产文化的势头也不可小视。
通过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关键环节,主动先行先试,吉林人凭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平稳过渡的谋略,克服种种困难,使文化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早在2003年,长影集团和吉林出版集团成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先行一步。随后,吉林省委、省政府果断抓住契机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又确定了3市、2县及10个单位为省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改到深处是体制,改到难处是人事”。
吉林出版集团董事长周殿富深感“干部能上不能下,编辑能进不能出”是困扰改革的最大难题。出版集团成立伊始,首先启动干部体制改革。经营者一律取消干部身份,实行无级别聘用,民主评议、竞争上岗。2004年第一次竞聘,190多名应聘人员中,有48名被聘用,其中有一半是新竞争上岗的。5年来,吉林出版集团一直坚持竞聘制度。坚持不懈的改革,为集团发展注入活力,2008年实现利润1.3亿元,净资产9.3亿元;今年一季度出版图书1705种,同比增长54%,图书码洋21693万元,同比增长18%。
长影集团原董事长赵国光和现任董事长刘丽娟也说到人事改革是个难点。改革初期,长影的职工队伍膨胀到2800多人。为此,他们对职工进行“放飞”尝试,把职工分成四类:第一类,离退休的,“保”起来;第二类,55岁以上,或者工龄满30年,但又没有到退休年龄的,适度地保;第三类,集团和下属企业拿出300个岗位,竞争上岗,3年一签;第四类,未能竞争上岗的人,解除合同,给予一定补偿。
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科学谋划,讲究改革艺术,掌握节奏和力度。改革既要发挥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集体力量,汇集群众的智慧。比如,吉林出版集团的改革就比较注重“人性化”。在2004年第一次改革中,该集团对弃聘、落聘的人员采取了统一安置的做法。在劳动用工上,也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区别对待。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实力、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并成长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长影集团在我国电影企业中第一个完成彻底转企改革,从改制前亏损3000万元到现在每年盈利3000万元;吉林出版集团在全国出版业中率先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并且第一批探索跨地区整合,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
初尝文化体制改革胜果后,身处改革一线的不少人一再说,改革是一项前途光明的事业,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都是潮平岸阔,还有激流险滩,不都是柳暗花明,还有山重水复。
如果当年不是参与改革的各方咬定目标不放松,咬紧牙关不退缩,任何一个时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动摇懈怠,就没有了今日文化领域内的“吉林现象”。谈及此,他们说一是“后怕”,二是“幸运”。后怕的是假如改革半途而废;幸运的是改革走出了沼泽地迎来了艳阳天。
营造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
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文化产业,像抓经济建设项目一样谋划文化产业项目。
“长春市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
通化市委书记张安顺表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以解决资金瓶颈为着力点,以品牌、基地、项目建设为支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
“我们首先从解决观念问题入手,强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少红说。
文化产业虽然潜力无限,但还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需要倍加扶持和爱护。为了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着重打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近年来,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文化发展纲要》、《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本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原则,根据市场发育条件,逐步将经营性文化单位推向市场。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又进一步制定了《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对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在注册登记、财政税收、投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针对文化企业偏重无形资产,并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实力较弱的情况,吉林省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通过评估作价作为出资组建文化企业。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2年内到位。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纲要、规划的引导下,全省各部门、各地区也不断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长春市今年5月制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政策》,并出台了《长春市2009—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重点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
“融资难”是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从2007年起,吉林省每年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2010年将增至3000万元,加上新设立的2000万元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总体上将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通过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依托专业性投资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这个数目从吉林来看已经是很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共识,有利于调动一切力量把文化产业真正做起来。 此外,吉林省还将鼓励文化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地方金融机构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内给予一定优惠;针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的问题,吉林省还将研究制订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质押办法。省投资、担保公司将为文化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规划、政策、法规、人文等种种产业环境因素,正是文化产业茁壮成长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吉林省对文化产业最大的扶持,就是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