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都来源于现实。如果这部戏看完以后让你觉得吃不下饭,让你难受,恭喜你,我觉得你看进去了。如果这部戏你看完哈哈一乐,我只能说很遗憾,你还不知道现实的残酷,你对人生还没有思考。 ——海清(剧中饰海萍)
很少有电视剧在播出后因为太火,使得剧中故事、台词、人物均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但《蜗居》做到了。电视剧火了,但麻烦也接踵而来,关于它涉黄、被禁、重审等话题近日占据各大媒体头条。日前有消息称《蜗居》已被召回重审,此说2日遭出品方驳斥“毫无根据”。还有观众质疑,如果《蜗居》被“清洁”了,那还是《蜗居》吗?
清洁项目
猜想1 侮辱性台词
召回重审的导火索是“歧视门”。上月底,有关部门接到一位观众投诉,称《蜗居》涉嫌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昨日上午,广电总局工作人员致电告知他,投诉已获回应,广电总局已要求《蜗居》制作方删除涉及乙肝的台词。
“问题”台词出现在第一集,女主角海萍称“不洗手,回头得乙肝,找工作都没人要”。部分观众认为此语违背科学常识,易误导观众,含有歧视色彩。制作方解释,那仅是剧中角色的陈述,制作方主观上没有对乙肝患者的歧视。
猜想2 大尺度激情戏
据悉,《蜗居》最开始走红,是因其“露骨”的台词和大尺度床戏。有人认为,《蜗居》的台词“很黄很暴力”,比如“人情债,我肉偿啊”“今天开始,我就正式步入职业二奶生涯了”,都以极其“露骨”的方式展示了现实中为人们摒弃的“小三”的生活。导演和编剧打着“现实真实”的旗帜,将其搬上荧屏,争议的效果达到了,但引发观众心理的偏差和不安,或是广电总局始料未及的,所以,涉黄台词和激情戏可能无法逃脱被删的命运。
猜想3 弱化房奴贪官
《蜗居》还是一部以“房子”“贪官”为题材的电视剧。据悉,某网站曾发起一项投票,结果近36万名网友中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某位观众表示:“现在的女孩大多很现实,没房谁跟你结婚呀?”《蜗居》中,贪官、房奴的表现性太强,对此,让剧中代表性人物消失是不可能的,但弱化其在剧中的存在感,可能是唯一能做的事。
直言不讳
解剖赤裸裸的现实 有错吗
《蜗居》引发热议,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丛坤表示:“因为它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一系列社会现象,具备深刻的时代烙印,每一个奋斗的小人物,都可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引起关注在情理之中。”如今,有消息称《蜗居》被召回重审,观众因此质疑:“洁净版”《蜗居》还是《蜗居》吗?
“一种沉重的爱情”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小三”嗤之以鼻,可对于《蜗居》中的海藻,谴责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思考。有观众认为,《蜗居》展示了一种沉重的爱情,这种沉重是生活的本真。一拨又一拨的观众感叹:“六六 (编剧)对生活的感悟如此之深,句句戳进心窝,都是咱想说的啊。”
揭露官场潜规则
关于贪官,很多电视剧甚至文学作品中,他们都是符号性的。但剧中主角宋思明被具像化了——有权有势,成熟又不乏激情,有呼风唤雨的通天本领,并对情人海藻疼爱有加。最关键的是,借宋思明之口、之行,暴露了许多官场潜规则,比如他带海藻参加同学会后对宋太的解释:“这个同学带(小三),那个同学带,如果我不带,时间长了,就会被排挤出那个圈子。”谁看到这里不倒抽一口凉气?可以设问,如果《蜗居》被清洁弱化,它最初的风骨是否依然存在?
人物解析
七种武器 宋思明“男女通吃”
《蜗居》热播,成就一个“女性杀手”——宋思明。单论一个男人的魅力,张嘉译扮演的宋思明着实令女人痴迷。甚至一些男性观众也未把他当做反面典型,直言:“周围朋友都对宋思明很欣赏也挺羡慕,觉得他成熟、大气,运筹帷幄,有胆识,作为男人比较欣赏宋思明的生活状态。”
这个男人身上竟有着哪些特质可以“男女通吃”?某网站特推一次调查,不少观众认为:角色设置上,这个人物聪明睿智,洞悉世情,做事低调谨慎,深沉冷静,其成功男人身上流露的气度和自信,更令女人难于抵挡。此外,宋思明的扮演者张嘉译丝丝入扣的演绎也是该剧收视率创奇迹的大功臣。
要说对一个于婚姻不忠、腐败罪恶的大贪官,人们本应嗤之以鼻,但张嘉译的演绎就是让女人们没法儿恨他,甚至最后要被查处和双规时,一些观众还希望奇迹出现,他能被放一马。最为哭笑不得的,看过《蜗居》后,不少80后女生有当二奶的冲动。这些甘愿走上“小三”道路的观众还细细解剖了宋思明的七大魅力和杀手锏。
学者观点
警示未来 看《蜗居》 别“跑偏”
关于《蜗居》,不少“80后”男生直言羡慕贪官宋思明,一些80后甚至90后女生认同海藻的“小三”身份。部分学者表示,一些观众在思想上“跑偏”了。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亚楠教授表示:“该剧悲惨的结局显然没有刺痛那些渴望一步到位、取得成功的年轻人。这个时代,许多人希望快速成功、快速致富,价值观也有着颠覆性变化。”
导演滕华弢表示:“也许现在还有人坚持站在宋思明和郭海藻那边,但希望他们过了嘴瘾之后,有一个反思。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忽略价值观、伦理道德问题。大家不能因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住好房、开好车,完全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蜗居》的火绝不是偶然,很多人说它的意义不在于让人们反思过去,更在于警示未来。
记者 刘青青 实习生 罗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