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听到来电铃声,季建华仍会下意识地攥紧拳头,迟疑片刻才按下接听键。在羽绒羽毛原料供应量占全国70%的“羽毛之乡”安徽省无为县,对于他这样从事羽毛收购的商户而言,生意全靠电话联络。可有一段时间他却不敢接电话。
“那时金融危机最严重、市场最惨淡,鹅绒和鸭绒价格像坐着过山车,每天以10块钱的价格持续往下跌,跌得人心直发慌,最后只想逃避这种信息,不接电话,一听电话铃声头发都会立起来。”回忆起那段经历,季建华仍心有余悸。
从2007年底开始,持续了快五年的羽绒羽毛行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从事羽毛原料收购的季建华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毛价开始跌了”。
“刚开始跌时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只认为是行业正常波动,所以还想着在低价时多收点羽毛,等价格涨了大赚一笔。”可季建华没等到预期中的价格反弹,价格反而像破了坝的洪水一路急转直下。鹅绒价格从每斤240元的高点跌到110元,鸭绒从每斤80多元跌到30元。“一年不到价格跌回五年前。”
“特别是在2008年5月到10月间,价格急速下滑,差不多每天掉10块,今天刚订好收购价,第二天拉货时,价格又跌了,等货到家已经赔了三分之一。没办法,舍不得卖货只能存在仓库里,就这样,存了大约3万斤羽毛。”季建华说,那些平时轻飘飘的羽毛现在就像千斤重的秤砣压得喘不过气来。
始终等不到价格回升的季建华,渐渐撑不住了,最终选择赔本也把手里的毛尽快卖掉。3万斤羽毛,损失80多万元。“我16岁出门打工近30年的积累差不多赔掉了一大半。”面对损失,季建华心酸不已。
2009年10月,当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季建华也收获了羽绒羽毛市场利好的消息。一个月之内,羽绒价格止跌回升,反弹强劲。鹅绒价格从每斤110元的低点逐渐涨到160元,鸭绒价格从每斤30元涨到60元。
“每涨一分钱,人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兴奋。”在季建华的心里,能否绝地重生,就看这波行情了。
凭着多年经商的灵敏嗅觉,季建华早在一个多月前,又开始悄悄地“囤货”。
“我总觉得任何一个产品,价格降到最低谷后,不可能再降了。而且羽绒在国外是有市场需求的,他们用的都是羽绒被,羽绒衣。所以在今年羽绒价格持续低价徘徊了半年多后,我觉得转机可能要来。”季建华清楚地记得,那次他和姐夫到福建收了一车羽毛,回来后,他对姐夫说这车不卖了,存起来。再便宜至少比青菜好吧。
抱着“赌一次”的心理,在他们第二趟拉回羽毛后,价格果然开始小幅上涨。每斤从35元涨到45元,再涨到55元。“到现在我们拉回的货还是一直没卖,现在已经涨到85元了。估计这下能赚回20多万元。”季建华说,虽然现在价格回升,但他并不指望一次就赚回去年的所有损失。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起死回生的信心。
目前,逐渐走出阴霾的季建华又在家乡无为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一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白鹅两万只左右,并带动周边农户养殖白鹅近百万只。季建华羽毛收购点也从原来的两个扩大到四个。
谈及这一年多的商海沉浮,季建华最大的感受是,即使像他这样最普通的“毛贩子”也与国家的经济命运息息相关。
“金融危机中,我一下赔掉了苦心经营的多年积累,人变得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在北京做工程的朋友也劝我别干了,到北京跟着他去工地上捡点废钢筋卖卖也比赔钱强。但我最终没有答应。”季建华说,不转行不放弃的根本动力还在于他对国家经济形势的信心。“我总觉得,国家的经济形势是不会被金融危机打倒的,肯定会好转的。”季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