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工艺品畅销海内外
老手艺如何融入新市场
□ 晏国政 刘翔霄
日前闭幕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专门开辟了民间工艺展厅,山西省160家企业提供的1200件参展产品,成为农博会的一大亮点。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渐渐融入海内外大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民间工艺畅销的背后是传统文化与市场的有机融合,但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
老手艺新绝活
“双合成”是太原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近年来,企业开发出了花馍、面点等系列特色食品。在“双合成”设立于农博会的展台上,陈列着各种系列的面塑,包括满月虎、开锁馍、寿桃、花馍等,吸引了众多客商和观众。
“在家时做的东西没销路,到这里后既可以发挥特长,又能把传统技艺传承下来。”47岁的“双合成”面点师续爱花原籍山西省定襄县,后被“双合成”老总慧眼识珠,从民间给“挖”了过来。农博会期间,由她制作的多款特色产品,卖出了数百元至上千元的好价钱。
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说:“传统民间工艺堪称国宝,尤其在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特殊的人文地理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打入海内外市场。通过市场化,一些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生机。”
山西省长治市长雷绣品公司总经理陈爱红说,刺绣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以前只是农村妇女的业余活,现在进行规模化生产后,每年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在市场带动下,当地成立了70多家刺绣坊,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刺绣产品出口基地。
传统化市场化有机融合
香港裕华国货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我国内地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企业,由其代理的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公司董事长助理荣斌说,近年来,我国内地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在海外市场很受欢迎,公司每年的营业额都在七八千万元人民币。
农博会期间,山西省的20家山西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与23家海内外客商签约,达成了24万多件民间工艺品、50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传统民间工艺品畅销海内外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各级政府对传统民间工艺传承与开发的重视与扶持、工厂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营销渠道的畅通等,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民间工艺品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市场实现了有机融合。
“众多民间工艺的商品化,不仅有利于文化传承,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也使得更多的传统文化被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接受。”荣斌说。
各方合力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民间工艺市场化道路已初见端倪,但进一步推进还面临一些障碍和问题。如商品化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工厂化加工水平低、部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品牌化意识差、创新意识不足等。破解这些障碍,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工企业、传承人的共同努力。
孙连珠说,传统民间工艺的市场化不仅有利于文化传承,还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借助“阳光工程”等农民工培训工程,一方面培育壮大民间工艺品制作企业,提升企业的生产、加工水平;另一方面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使更多的民间工艺走向市场。
荣斌等人认为,民间工艺品制作企业也应当牢牢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有力打击假冒伪劣民间工艺品。《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