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张佳昺
在全球放开流动性救市的推动下,被视为对冲货币购买力的商品价格总体在2009年稳步上升,但是农产品作为一度被市场最为看好的商品种类,总体上却是表现不佳,同时内部分化严重。
截至12月2日,标普GSCI环球商品指数的2009年回报是11.8%,在五大商品类别中,工业金属和贵金属是表现最好的子类,分别上涨75.86%和38.92%。能源总体尚可,亦上涨9.22%,而农产品却仅上涨2.12%,仅比牲畜下跌14.86%来得好些。
纵览2009年农产品走势,糖价可谓是唯一的亮点。根据Bloomberg的统计,糖价在2009年大涨64.73%,是仅次于锂、铜、锌、银、汽油今年迄今涨幅第六的商品品种。
除糖之外,大豆、棉花、可可、咖啡虽然亦出现正回报,但当10%-20%左右的涨幅在今年大多数商品中得以保障甚至翻番的大背景下,却又不值一提,因此依然位列2009年表现最差的十大商品之列。更何况小麦和玉米更是分别出现19.35%和12.73%的下跌。正因此,在2009年表现最差的十大商品中,农产品占去四席。
农产品从来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在需求大致稳定下,产量就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玉米、大豆、小麦在2007年、2008年多出现大幅增产,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与此相反,糖的三大生产国中,除了古巴能够在同期保持平稳增长外,中国和印度均出现了大幅减产,尤其是 2008年,印度较 2007年减产43.7%,中国减产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