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与中国家具协会将于12月11日~15日在五邑华侨广场会展中心,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江门)传统家具精品鉴赏会。届时,京式、苏式、广式红木家具上千套精品将在现场展示,仅江门新会就有20多家红木生产企业参展,超过1000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学者、收藏家、爱好者赴会参观、鉴赏。
首届中国(江门)传统家具精品鉴赏会组委会副主任、市经贸局局长温伟文昨日透露,目前在江门市从事传统家具行业的企业约600家,其中500多家集中分布在新会区和台山市。据统计,去年全市传统家具产业产值已达30亿元,产值多年高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基本涵盖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中高档市场。江门市计划用5~10年时间,将传统家具行业现有规模由现在的30亿元扩展至100亿元,成为江门市又一个百亿产业集群。
图、文/记者黄文生
产业背景:
新会、台山形成产业链
据温伟文介绍,新会、台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承传了新会明清古典家具文化传统,经过30多年努力,新会、台山的中国古典家具企业不断壮大,形成木材销售、古典家具铜件生产、木工艺雕花、古典家具生产、古典家具销售上下游配套的生产链,涌现出一批古典家具村、古典家具街和古典家具城。
仅新会从事古典生产或配套生产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形成企业集群发展格局。今年6月25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专家评估组授予江门市新会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
企业壮大:
400企业形成产销链
从2000年以后,古典家具内销正式拉开帷幕,新会家具厂商的销售量更是成倍数增长,大量销往东北、北京、陕西、上海、江浙等地。2006年、2007年全国古典家具飞速发展,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产值超10亿元。
广西、浙江、安徽、江西,甚至还有中山、佛山等周边城市同行,纷纷到江门投资,大量的古典家具企业成立并投产,新会古典家具整个产业规模翻了三番,形成400多家企业、年产值10亿元的产业集群。目前,整个江门地区已经形成了年产值达30亿元的红木家具产业链。
政府推动:
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会区政府对红木家具产业十分重视,2007年新会区根据该行业发展需要,在会城镇筹建“仿古家具城”,并把该项目列入新会区“十一五”规划。2006年10月17日,“会城古典家具行业协会”升级为“新会区古典家具行业协会”。随着行业协会的成立,新会古典家具第一街、五邑古典家具城、河北古典家具产销十里长街等全国最大的古典家具产业带的形成。目前,队伍不断壮大,入会企业由50多家发展到100多家。
2009年3月,新会古典家具成为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溯源
江门红木家具历史悠久
新会古称冈州,在上世纪30年代,新会会城街有上百家“广式”家具作坊,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到处看到火热红木制作场面。在新会民间,至上世纪70年代,许多乡村民居里还藏着几十年、甚至100多年的古旧家具,这些家具是用紫檀、黄花梨、乌梅、酸枝等红木制作而成的,被称为“广式家具”。古城冈州蕴含着“广式”传统家具的底蕴,与广州、南海等地一样,新会是”广式“古典家具发源地。
那时候,新会民间就出现了串街过巷收购古旧家具的“收买佬”。李根就是当时新会第一批古旧家具的“收买佬”。最初,李根跟随父亲走街串巷在本地收购旧家具,由于民间古旧家具存量较多,人们对旧家具价值知之甚少,收购生意红火,一天能挣至十多元甚至几十元,其时颇为可观的收入吸引了几位亲戚朋友加入收购行列,成为新会第一批收购古旧家具人。会城李氏、温氏等十多人的收购队伍奔走于五邑城乡,从事收购的古典家具的营生。
刚开始,他们仅在五邑地区收购体积较小的古旧家具,随着收购量增大,五邑地区小件旧家具日渐见少,为寻求发展,他们扩大收购范围,也开始扩展到大件旧家具的收购。为了方便运输,他们将大件旧家具拆散分装,运回新会重新安装。在这一拆一装过程中,他们有了意外的收获,逐渐掌握了明清古典家具的结构、工艺和技法。
李根一班人在从事收购过程中逐渐发现和认识旧家具的潜在价值。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上世纪70年代末,李根率先在会城仁义村租了间祠堂用于大件旧家具安装,对轻微破损的旧家具简单加工。这样,从收购到拆装,从拆装到修整,为新会仿古家具制作奠定了基础。
李泽成是新会仿制明清古典家具第一人,他凭着对明清古典家具结构、工艺的谙熟和个人精湛硬木制作手艺,经过认真研究和艰辛的劳作,制作出新会第一套明式仿古家具“皇宫椅”。第一套“皇宫椅”仿制非常成功,与古旧明式“皇宫椅”比较,形神兼备,巧夺天工,几可乱真。同行也从第一套“皇宫椅”仿制中看到了商机,纷纷摆脱只购销的模式,仿制明式古典家具,前店后厂的仿古家具民间作坊应运而生。
这批从事收购和修补古旧家具的新会人,通过多年的古旧家具修补经验,逐渐掌握了古典家具的制作技巧,继承了明清家具中“广式”艺术传统及精巧的工艺手法,创办了有明清家具风格的中国古典家具生产企业,为新会红木家具事业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