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 阎 岳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究竟应不应该现在退出,备受社会各界和市场各方的关心。目前欧美国家确有类似提议,但也有人反对。以色列、挪威、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有退出举措,但非“主要经济体”,相反日本在近日又向市场投放了1万亿日元以应对危机。
面对这种日益复杂的形势,中国现行财政货币政策该何去何从呢?其实答案并不难找。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在分析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尤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创造了政策基础。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实现经济增长8%的预期目标已没有悬念。尽管如此,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对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确立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即尚不牢固,对下一步经济回升和持续增长的困难和复杂性要有足够估计。
也正因如此,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在强调现行财政货币政策不变的同时,也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要落实这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就要对现行货币政策进行创新使用,而不宜采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换句话说,即便政策寻求退出也绝对不会像电灯开关一样非此即彼,而是要前后衔接。
对于货币政策应当转向偏紧的言论,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此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在经济回升基础目前还不巩固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不宜改变。但对于信贷中的结构性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则应及早出台。
经济学家李扬也认为,只要不发生剧烈的形势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格局不要改变,明年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和新增信贷规模只宜做小规模调整。
值得重视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认为明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这可以理解为,在经济刺激方案不退出的主基调下,部分政策仍将有所调整。这就是我们说的现行财政货币政策的创新使用。这个创新使用,实际就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的调整,如信贷和中央资金的投向以及各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第五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强调,考虑到市场主要国家的政策退出还有时间、还有条件,中国不要在这个方面率先行动,要看到足够的对我有利的条件后才可出手调整,现在时间不到。
如上所析,担心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会对证券市场打压的市场人士可以放宽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