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平
12月3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领的广东省党政代表团离开汶川,乘坐成渝间“和谐号”动车组赴重庆,开展粤渝经贸合作交流活动。
两天前,汪洋震后第二次率队访川,阵容强大。
省委常委、副省长黄龙云,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用志、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悉数出席,此外参加的还有对口援建汶川的广东13个城市的市委书记、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
除了考察广东省对口援建工作和汶川恢复重建情况,此番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还出席了“新家园·新希望——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十大民生工程交付使用仪式”。
此前8月,广东省长黄华华在汶川出席了“新学校,新未来——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学校项目整体交钥匙仪式”。
“广东援建不是简单给灾区打几个补丁、盖几栋高楼、修几条路,而是量体裁衣,努力在为灾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四川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刘渝阳告诉记者。
民生优先
11月23日,广东省江门市援建汶川县雁门乡的最后一个项目——雁门防洪堤顺利完工,这也意味着该市对口援建雁门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任务全面完成。
自去年8月初进驻雁门乡以来,江门市仅用15个月便完成了51个援建项目,总投资约4.62亿元,并创造出了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六个“第一”。
其中第一个“第一”,就是汶川一中。它是灾后恢复重建汶川县最大的援建项目、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目前灾区投资额和规模最大的学校。据记者了解,汶川一中占地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9万平方米,共耗资2.62亿元。
“广东定下82亿元、702个项目援建汶川的盘子,选择优先安排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等民生工程。”在汶川县委宣传部的人士看来,汶川一中的建设正是“民生优先”的集中体现。
按照常规建设速度,像汶川一中这样的工程需要500多天的工期。现在由于日夜赶工,整个项目建设工期实际仅用了180多天。
“汶川一中所需的建材,比如,25000套脚手架是从开平、深圳和重庆采购,模板和枋木是从开平、广西、湖南运进,800多万块砖产自都江堰、重庆。”前述宣传部人士告诉记者,汶川一中建设施工期间正是灾区建材和工人最抢手、价格最高、建材运输最困难之时。
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因为设计时间太短,最初学校足球场设计铺天然草,后来发现当地寒冷、风沙大,“改为人工草更利于学生运动,而人工草的价格接近天然草的十倍”,像这样增加或调整的项目,宣传部人士透露还有一些,“有些调整简直让人崩溃。”
由于之前当地勘测公司的数据有误,汶川一中原设计1.8米深的地基,结果挖到4米仍然不见受力层,尽是岷江河畔冲积平原上的松散泥沙、鹅卵石。后来在大部分地基都超挖至5.9米左右时,施工人员才终于挖到了坚实的受力层。
一个细节是,考虑到建设规模和标准,本应汶川一中援建项目交由广州市组织实施,去年10月下旬,广东省最终决定按“属地负责”的原则,将地处雁门的汶川一中交由江门市。
今年8月,广东斥资8.7亿元援建的以汶川一中为首的16所学校整体移交。很显然,困扰广东某些地方的“村办小学”问题,在汶川将不会存在。整体移交后,广东省随即又确立了支援汶川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比如派遣支教队伍、“结对子”一帮一等。
对此,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公开表示,广东援建的学校使当地的教育水平提前20年。
灾区的“腾笼换鸟”
拥有89.16平方公里土地的水磨,是汶川第二大镇,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老人村”,早在商代就有碑文记载。然而自从1998年被列入阿坝州内唯一的“四川省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区”,10年间水磨镇的高污染企业达到了63家。
水磨镇镇长罗继华告诉记者,建国后至“5·12”地震前,国家财政在水磨镇的投入不到1个亿。这种局面也让对口援建水磨镇的佛山工作组,感慨万分。
带着佛山产业发展的污染教训和产业转型的经验,他们决定为水磨镇定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产业升级成为水磨新生的第一步。水磨镇原有63家高污染工厂被“腾笼换鸟”,全部外迁;“一铺养三代”的广东古训,也被援建工作组复制到了水磨镇。在有2000人口的水磨镇区,几乎每户都可分配到一套住房和一个商铺。
“地震后,佛山援建水磨镇的计划资金达到了10.7亿元。”罗继华告诉记者,粗放型、不科学的旧发展模式现在已经被水磨镇完全摒弃。不过,这座在西部超前30年的小镇,也有人心存疑虑:整体移交后,当地人又如何持久管理和经营?为此,佛山正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筹划对当地干部群众的系统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入川,汪洋将视察广东援建四川项目的第一站,也放在了水磨镇,他说,“我相信你们的工程将在这里留名青史!”
截至目前,广东援建汶川项目已开工665个,竣工371个。12月3日,总投资30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333个项目也交付使用,包括农村居民住房、城镇居民住房、医疗卫生设施、城乡供水设施等。而到今年底,广东援建组将全面完成2009年城乡住房、医疗卫生、城乡供水等对口援建三大任务。
在12月1日川粤党政领导在成都举行的座谈会上,汪洋就加强两省经济合作提出三点意见和建议:一是建立粤川两省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二是共同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三是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的合作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