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00:43  中国经济时报

  ■一家之言■赵海均这些天来很多经济学家对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议论纷纷,地方政府也密切关注,作为企业人,笔者更是倍加关注和期待。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环境下召开的,有这样的大背景,中央决定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完善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两年内实现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带动投资4万亿。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已经就几万亿投资的使用进展情况做了通报,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也对商业银行的近十万亿贷款进展情况做了披露。

  整体上,虽然说遭遇了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经过这一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已经复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年实现“保八”增长目标已成定局。经济的较快恢复和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央的经济刺激政策。那么,明年的情况到底如何,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根据本人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笔者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确实是有所恢复,因为中央财政投资再加上其带动的地方政府投资,以及银行的巨额贷款和民间投资,那么多资金投下去,如果没有效果肯定说不过去。问题是我们必须对目前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笔者的感觉是,南方和沿海地区恢复得较快,内地恢复得较慢;大企业和垄断企业恢复得快,中小企业变化不大,甚至更加艰难;由于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因此,内地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甚至有负增长。而不少县乡一级政府的财政状况更令人担忧。

  如果要想保持明年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恢复,向更好的方向较快发展,必须把握好当前的经济状况,在明年出台更加有利的经济政策。

  对此,笔者有以下的看法:

  第一,经济恢复状况还不稳固。近两个月,笔者曾经到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考察,南方和沿海地区最先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那儿也是经济恢复较快的地区。南方诸省的经济总量比较大,民间资本比较多,所以从总体上说沿海经济恢复得比较好。

  在内地 ,不少大企业的用电量以及生产销售情况虽然在向好的方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根基“还不稳固”。近日在从北京回来的路上,笔者遇到几个企业同仁,相互交谈后,大家都感觉到,虽然今年企业的订单不少,但大家都因为资金问题难以完成目标。

  总体上来说,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企业的恢复发展还需要增强后劲。

  第二,小企业经营增长幅度不大。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品牌和实力时代,垄断性企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发展更快。但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有几百万家,它们承担着繁重的就业任务。这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始终受到限制。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承担了地方政府的一些基础性项目,这些项目的中央政府投资资金到位了,但是地方政府资金不能到位,或者不能完全到位,因此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多。而这些企业为了得到项目,也不敢向政府多提要求,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中小企业受到“双重压迫”,一方面是融资难,另一方面是开拓业务回收货款难。尽管国家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包括支持担保公司,但这都是最近的事儿,作用也相当有限和滞后。

  第三,就业难。前些年高校一直在扩招,这使得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压力。大企业在减员减薪,中小企业无法扩大就业。因此,那么多年轻人要靠父母来养活,增加了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的压力,而现在的家长是宁愿牺牲其他消费也不愿影响孩子教育。扩大内需很重要的是要扩大就业,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但是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到。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的经济还是要以促增长为目的。因为,只有经济增长了,社会经济中的许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由于几十年一直在企业工作,笔者认为,当今中国不缺乏劳动力,关键是缺乏资本,或者说是缺乏资金。虽然说我们现在的银行存款比较多,但人均也就是两万元左右。中国经济中流动的货币总量不小,但中国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很多基础设施还比较差,特别是城乡的基础设施。而这些要靠地方政府“吃饭财政”来解决,是根本不可能。投资不能扩大,就业就不能扩大,所以这么多年,笔者始终对一些动不动就说经济过热的说辞,有很大异议。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笔者曾经多次提出,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计划经济为中国经济做了基础性的准备,改革开放三十年实际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了铺垫。形象地说,中国经济之车是从乡间小道走上等级公路,今后应该走上高速公路。

  中国经济真正高速发展应该是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较长时间应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只有按此发展,中国的很多问题,像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基础设施等问题,特别是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才能够不断得以解决和完善。

  中国进入主要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日还早,尚需数十年时间。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问题的关键是要为投资找好着力点。笔者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调整的重点是改善结构,最主要的是城乡结构。

  对此,以等级公路为主的交通设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成为未来投资的主要着力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投资转化为资本,转化成居民的收入。尽管现在又有了通货膨涨的担忧,一些专家喋喋不休地提出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增大,防止通货膨胀,建议要搞好宏观控制,实际上就是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本人认为,由于中国目前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通胀只是暂时和能够接受的。

  (作者单位为洛阳春都集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