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健全工资增长机制 让居民腰包鼓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00:43  中国经济时报

  ■地区新闻点评■刘慧据媒体报道,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近日建议,将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860元上调到每月1000元。他认为,工资水平太低导致消费乏力,适当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在改善劳动者生存状况的同时,也能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振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聊起工资的话题,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百态,也道出百姓生活的艰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集的热点话题,其中就有政府应下决心启动收入倍增计划,以提高居民收入。

  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收入,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北京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800元,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是960元,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但实际看来,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经营困难的企业很难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不仅如此,尽管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有所增长,但很多人还是感觉手里的钱不够花。广州一白领在网上说:“每月的工资超过5000元,扣除个税和社保医保和其他费用后,拿到的现金有4000多元,每月还完房贷2600元,钱包就迅速瘪下去了。”

  据记者调查显示,很多市民的生活要求并不高,应付家庭正常支出时不捉襟见肘,就很满意了。但长此以往,收入基本全部用于支出,百姓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国家统计局称,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相比之下,据对全国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仍为8.1%。

  上述数据表明,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而我国居民收入仅占GDP的比重为22%左右。

  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劳动者工资未同企业效应共同成长已是普遍现象,并且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改革收入分配格局的呼声不断增强。

  在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来源是劳动收入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除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各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健全工资增长机制,让居民的腰包鼓起来。

  首先,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突破,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即按照GDP增长比例确定劳动者报酬调整的幅度和频率,确保职工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

  其次,还必须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谈判机制,在实现企业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提高普通劳动者与企业谈判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打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