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摊风光无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地摊对收藏者来说不啻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说的地摊是指专门卖古旧工艺品、旧书画的地摊。地摊这一交易形式始自何时,谁也说不清楚,反正自古就有。清朝时,地摊一般在黎明时分交易便达到高潮,待到天色大亮,地摊即已散去,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它为鬼市。这都是过去的情形。现在的地摊都已经变成全天交易,不过早上仍是最热闹的,尤其到了双休日,地摊上更是热闹非凡。

  在地摊上交易,卖家往往是在地上铺一块油布或几张报纸,上摆几件或真或假的古玩玉器古旧工艺品,然后便颔首垂目蹲在一边,只用眼睛的余光扫视着行人,绝无像其他商贩那样高声叫卖的。买家则悄悄穿行于地摊之间,尤其是稍微内行一些的买家,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东西也绝少直接询价,而是“顾左右而言它”和摊主打哑谜,绕来绕去半晌方才绕到正题。

  凡是有一点规模的城市都有一处或几处这样的地摊群。像北京过去的天桥,现在的潘家园、报国寺;广州的带河路;西安的碑林市场等等。郑州的地摊也有一些年头了,从解放前杂乱不堪的老坟岗,到前些年的金水河沿河的一条小路边。那里一边是河中的臭水,一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交易环境十分恶劣,直到前几年建成了郑州古玩城,在古玩城后面专门建了一片能容纳好几百个摊位的大棚,郑州市的专门卖古玩、古旧工艺品的地摊才算是固定了下来。

  地摊上摆卖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基本上都是一些古董旧货,有名人字画、珠宝首饰、古旧瓷器以及旧首饰盒、旧钟表、旧家具、旧唱片之类的杂货。在过去,卖者多是败落了的王公贵族、顺手牵羊的主儿、从家里不言声拿几件东西换钱花的不肖子弟(所以才要在天亮以前做交易——怕人认出来),也有专门做假货来蒙事儿的。现在多是一些走村串巷收旧货古董的农民和下岗人员。这些东西除了不值钱的旧货以外,古董字画、珠宝玉器之类大部分都是“西贝”(假货)。这些假货往往还仿造得挺像,外行是难以分辨鉴别的。

  当然地摊上真货也有,有时还能碰上几件珍品,谁要有眼力、有运气碰上就成了藏友们一段羡慕的话题。地摊上的商品真假参差,鱼目混珠,便给了收藏爱好者、收藏家们一个练眼力、考学识的场所,也提供了无数“拣漏儿”淘金觅宝的机会。常在地摊上逛的人们常说谁谁有“眼”没有,这“眼”就是指对古董的鉴赏能力。有许多收藏者都是在地摊上练出来的“眼”。不过在练出“眼”之前,交的“学费”都不在少数。以前来地摊上淘金的多是“独行侠”,“眼”都是自己的;现在收藏热起来,收藏爱好者一拨一拨的,这便有了“借眼”之说。地摊上也常听见学者说:“××兄,借您的‘眼’看一看,这烟壶咋样?”若能拣上了“漏儿”,得到了自己喜欢的珍品,少不了摆上壶茶或拿一瓶酒,邀上三五好友鉴赏品评一番。

  常来逛地摊的啥人都有,上到机关干部、政府官员、大企业家,下到工人、农民甚至打工仔,不过最热心者还是一些有文化修养的人,不然他也难于领悟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在这道上难有出息造诣。

  收藏虽说是个人爱好,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眼下逛地摊的人越来越多,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又会兴盛起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