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高调出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 23:52  时代周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高调出击

  11月26日,距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仅有10天的时候,从北京传出令世界震惊的消息: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英国路透社11月26日评论说,来自中国的这一坚定承诺将有助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路透社还援引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秘书处发言人约翰·海(John Hay)的话说:“这相当鼓舞士气。”

  中美率先作出承诺

  11月24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谈判和国际政策处处长李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露出口风:中国将努力使大会取得成功,而不是无果而终,或者仅有一个所谓的政治宣言。再往前追溯,在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宣布: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胡锦涛的讲话,“不仅可以帮助中国获得抗击气候变暖的世界领导权,而且将重启世界各国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美国急需采取行动,夺回领导地位”。

  巧合的是,就在中国宣布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几个小时前,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这不由让人想起11月中旬的奥巴马中国行。当时,气候变化是双方的重要议题。奥巴马回答上海青年关于气候变化的提问时曾说:“很多其他国家将等着我们,他们要看我们做什么,他们会说,‘你看美国、中国对这个并不认真,那我们也不会认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是4个人坐在桥上。他们可能同时跳下桥吗?各国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如果其中一个国家采取行动率先实施减排方案而其他国家却无动于衷,这会导致采取行动的国家经济受到打击,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承诺没有先决条件

  11月26日晚,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和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向媒体介绍白天中国政府公布的减排目标。解振华坦言,“实现上述行动目标特别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何亚非则称:“我们发布的这个‘方案’不仅仅体现了中国政府愿意为本国人民的福祉而作出不懈的努力,也体现了我们对全人类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参加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协调会的外方代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代表时表示,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们的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我们自主作出的承诺是严肃认真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温家宝说。

  知名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首先肯定了中国的做法:“中国提出清晰量化指标,已远远超出了‘巴厘路线图’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显示了中国力促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功的认真态度。”潘家华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直到现在才公布减排量化指标,并不是在跟国际社会讲条件,而是中国确实处在较低发展阶段,需要对具体的碳排放量作出充分、深入的分析论证。

  但是,对于中国政府不带任何先决条件的承诺,潘家华有深切的忧虑:“这次等于是我们单方面的承诺,‘巴厘路线图’中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根本没提。这意味着达到减排目标,只能靠中国自己的努力了。”

  潘家华近年来频繁出席世界各种气候变化大会,和各国政要以及专家进行交流,他的感受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要求作出绝对量的减排承诺”。

  不宜倒逼国内减排

  “发达国家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减排强度的。”潘家华表示,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当然,潘家华并不排斥中国在气候问题上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只是觉得应量力而行:“考虑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承诺,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和中国国情特点,中国目前的减排行动应该可以以积极姿态主动推进哥本哈根进程。”

  但是潘家华特别指出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首先,要将国内节能减排与国际承诺区别开来。我们不宜从国际承诺来倒逼国内减排,“自己勒紧裤腰带看别人吃肉”,而应以国内行动为基础,国际承诺要留有余地;其次,按“巴厘路线图”,参照发达国家做法,将我们的行动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挂钩;最后将中国目前大量开展的南南合作内容纳入气候变化行动框架,不仅可以树立积极形象,还可以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增大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气候友善适用技术的出口。

  由此,潘家华建议:“鉴于上述考虑和‘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十二五’、‘十三五’的节能减排趋势,对单位GDP碳排放减排的额度建议明确为: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5%;如果‘巴厘路线图’中关于资金、技术的国际合作能够得以实施,下降幅度可以提高到40%或更多”。

  中国减排需要国际支持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近日向媒体表示,“我很难说‘40%-45%’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量化指标。但中国政府敢于作出这样的承诺表明,政府在经过多方考虑后,认为经过努力这样的减排量还是有可能达到的”。

  能源战略专家、《科学时报》首席经济学家武建东教授认为,中国提出减排目标,表明中美两国达成了以2005年为减排基准年的共识,而欧盟的方案则以1990年为基准年,“这相当于在基准年的确认上帮了美国一把,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基准年很可能成为哥本哈根大会的重要基准年”。

  “但这一目标也使中国未来十年将进入到一个强制减排行动中。”武建东认为,中国应对减排目标的达成设置限制性条件,并保持一定的机动性,此外还应与欧盟和美国达成清洁能源技术合作的协定。

  吕学都也特别提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自愿减排’一说”。 长期作为中国气候谈判代表的吕学都强调指出,中国的减排指标是一种相对减排承诺,减少的是碳排放强度的相对量,和发达国家美国作出的绝对碳减排承诺是不一样的。他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未来减排工作的执行是和发达国家能够提供多少资金、技术支持紧密相关。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