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峰
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最新的二次土地调查底图上显示的问题,仍然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土地批而未用的情况。
此前,国土部曾再三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将批而未用土地的情况进行上报。今年还组织了国土督察局专门对批而未用土地进行了一次专项督察。
徐绍史表示,对于土地二次调查中遇到的地方政府批而未用土地的实际情况,国土部将从严出台政策。除了按照程序和认定的批而未用土地以外,国土部将对地方的批而未用土地情况进行查处。
“二调”之难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自1984年开始,1997年结束,历时13年完成。
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向记者回忆说,2005年时,国务院一位领导视察国土部,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提保守18亿亩耕地,现在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到底怎么样,能否有个底数?
2006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土地二次调查的通知,并且规定了时限:2009年要完成全国土地调查,2010年开始,每年调查一次,更新数据库。
从目前土地二次调查进展情况来看,农地确权调查刚刚收尾,全国二次调查接近尾声,但是仍未全部完成。
黑龙江省副省长于莎燕在会上表示,地方政府手中有很多闲置土地,这些土地如果如实上报,会影响其次年新增建设用地的用地指标。而对于耕地来说,地方政府手中耕地数字也和国土部掌握的不一致,如果地方政府上报真实的耕地数字,如果比原来多了,会增加其耕地保护任务;如果比原来少了,则会被惩罚。
为此,国土部在今年上半年,专门发文对土地二次调查中涉及到的耕地和建设用地数量变更问题做出了宽大规定:如实申报,既往不咎。
在城市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是二次调查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土地也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小金库”。而如果不能彻底摸清这部分土地数量和规模,就无法了解到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等很多重大事情影响甚大。
为此,国土部一面再三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将批而未用土地的情况进行上报。今年还组织了国土督察局专门对批而未用土地进行了一次专项督察。
11月30日,徐绍史表示,最新的二次土地调查底图上显示的问题,仍然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土地批而未用的情况。
每逢出现这种情况,国土部都会将底图和调查数据打回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复核。而复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即是到实地去检查,也是户外考核。
记者了解到,当前土地二次调查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当属于经费保障问题。尤其是农村土地确权发证的经费问题。
徐绍史表示,目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率在90%以上,发证140万本,只有66%。对于农村土地确权发证的经费保障问题,徐绍史表示,暂时由地方财政先预支一下,国土部正在协调有关部委解决此事。
“以图管地”
徐绍史说,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完成后,今后完全可以运用卫星和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监测和监管手段,使整个土地调查法制化、制度化、常态化。
目前,国土部门对土地的数据掌握,经常需要开展专项调研等方式来取得。这种获得数据不但准确性不强,不能作为长期土地调控参考的需要,其合法性和制度性也不健全。
11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了全国土地二次调查信息中心,并在国土部召开了全国土地二次调查的联席工作会议。
徐绍史说,目前土地资源已经作为要素参与到宏观调控当中。政府必须清楚手中土地要素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要建立互联互通的平台,使土地 要素与其他要素一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
为此,徐绍史表示,对于土地二次调查中遇到的地方政府批而未用土地的实际情况,国土部将从严出台政策。除了按照程序和认定的批而未用土地以外,国土部将对地方的批而未用土地情况进行查处。
徐绍史认为,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完成以后,其调查成果形成的全国一张图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将给中国土地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原有的国体资源管理体制可能不再适合。
徐绍史进一步透露说,国土部日前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来研究二次土地调查完成之后,其形成的新的土地监管平台如何利用的问题。
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土部法律中心顾问杨重光对记者表示说,目前国土部法律中心已经在运行主要城市土地市场监测系统。同时,国土部还有地价监测系统。
上述两个系统都是对国土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监测,而对于土地的总体变化情况,却没有一个平台。
目前,国土部已经成了调控与监测司,其所调查的数据和情况作为国土部制定土地调控政策的重要参考。而二次土地调查之后,利用这个新的土地监测平台,国土部调控司可以实时监控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了解到每个产业和城市房地产用地的变化,从而及时微调。
徐绍史表示,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搞土地二次调查,就是为了摸清全国国土资源家底,同时打造一个“以图管地”的监管平台。今后,国土监管体制将从以往依靠人力完成的调查、监测,向依靠卫星、航拍等现代化监测手段下的监管体制转变。
这一转变甚至可以终结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间就土地指标、闲置土地等问题的“躲猫猫”游戏,也可以动态监测到各地的用地情况变化,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土地市场监管的重要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