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满月 平均市盈率攀高峰

  ⊙记者 刘雨峰

  首批28家公司自10月30日登陆创业板,经过22个交易日后,于昨日正式“满月”。据深交所30日统计数据,28家创业板公司总市值近1445亿元,较交易首日上涨近3.24%,平均市盈率达114.62倍,攀上了上市交易以来的新高。

  回顾一个月以来创业板市场的交易状况,在经历首日集体暴涨后,创业板平均市盈率达到111.03倍,其后近两周股价下跌,平均市盈率最低达到93.34倍。自11月中旬以来,创业板股价整体止跌企稳,股价逐级抬升。截至11月30日,28家公司月涨幅最大为吉峰农机,达到106.23%,跌幅最大为华谊兄弟,达16.79%,共有19家公司当日收盘价高于上市首日。

  创业板开市以来所呈现出的高市场估值、交投高波动性、高换手率透射出的是高风险性。而参与创业板市场的大多为中小投资者,据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上市首日参与交易的个人投资者达25.26万户,买入1万股以下的账户占97.22%,买入股数占比达60.08%。据深交所披露的公开交易数据,参与炒作的多为券商营业部,且以短炒行为居多。据历史数据统计,与创业板类似的中小板,参与首次上市的8只股票交易,平均在569个交易日后解套。

  信达证券研究所所长吕立新表示,创业板近期的上涨更多是一种投机炒作行为。很多公司目前的股价已经远远高于上市前承销商给予的估值。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股票未来必将走上价值回归之路。

  较高的发行价被市场认为是另一个导致创业板股价偏高导致较高风险的因素。据统计,首批上市的十家公司的发行价格所对应08年静态市盈率平均为54倍左右,最高的南风股份达71.53倍。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坚持发行市场化方向没错,但在上市公司想多募集资金,中介机构想顺利完成项目的背景下,创业板发行价实际是脱离了本身的价格,不是偏高,是过高。他由此建议,发行价可以在市场化询价的基础上由监管部门给出一个指导价,超出指导价,监管部门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市场供求结构的改变被市场认为是缓解目前创业板估值偏高、炒作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认为,只要将创业板市场的供求关系把握好,过高的市盈率将会回归理性。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根据证监会公告,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8次工作会议,审核18家创业板企业申请材料,其中已有11家成功过会,12月1日还将有4家企业上会。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比首批上市企业数量,第二批创业板公司打包发行上市已成规模,条件成熟,创业板扩容为时不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