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民:当思想的力量和命运相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1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周静雅

  今年,朱民无疑是中国最引人关注的金融家之一。

  从中国银行(下称“中行”)副行长到央行副行长,57岁的朱民走过的不只是角色转换。当思想的力量和命运的力量相逢,他的双肩更承载着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力量的责任和呼声。

  中国声音

  10月22日,央行网站行领导一栏中,正式出现朱民的名字和简历。此前市场已猜测,这是其履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过渡性安排。

  IMF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投票权比例为57:43。其中美国所持份额为17%,唯一拥有否决权。中国投票权份额为3.66%。

  按不成文的规定,IMF总裁人选来自欧洲。尚无中国人在IMF担任高层职务。

  金融危机后,全球对IMF加快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关于投票权的公平分配和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中国多次表明支持改革。

  今年IMF增资时,中国宣布增加104亿美元特别提款权。9月中国率先宣布认购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债券。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只是为外汇储备多元化,更是想通过认购债券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IMF总裁卡恩日前访问中国时表示,IMF管理层中亚洲人士太少,尤其期待更多中国人加入。

  宏微之间

  “实干家+经济学家”,或许能大致总结朱民的过往。

  朱民首先是经验丰富的“银行家”。1996年回国加入中行后,朱民曾任中银香港重组上市办公室主任。2002年正值全球股市下滑之际,加上中行境外机构纷繁复杂,市场对中银香港的重组和上市并不乐观,但朱民力克万难不辱使命。其间,朱民树立起国际银行家的形象。

  朱民其次是“经济学家”。回国多年,从欧元诞生到国际金融大势,从中国宏观经济到金融改革,朱民著述颇丰,影响超越国界。在达沃斯等国际论坛上,朱民几乎被视为中国代言人。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介绍时,朱民幽默地回应:“谢谢马丁先生没称呼我为银行家,现在经济学家比银行家的声誉好多了。”

  作为一位既有境外工作经验,又熟稔国际金融研究的中国银行业高层,“一点也不像国有银行副行长”,是朱民给人的第一印象;“敢言、见解独到”,则是外界对经济学家朱民的评价。

  朱民常以经济学家身份出席各种金融论坛和组织活动,对国际金融形势和宏观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建言献策。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他对全球经济“过度金融化”已提出预警;危机中,他带领中行研究团队出版《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对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完整分析和阐述,并预言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格局;危机后,他又成功预言中国经济的V形反弹。

  醉心研究的朱民如今被赋予重要而殊为不易的使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