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强
27日,近来总是被质疑的比亚迪发布了其2009年三季报,三个月前,这家公司也是在一片担忧声中发布了其2009年半年报。
就在近期,福布斯和胡润富豪榜不约而同地把王传福推到首富的位置。而与首富光环一同到来的,是人们的质疑——这家有着新能源汽车标签的公司,到底何时破局?
平心而论,比亚迪的业绩不错。根据其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比亚迪集团营业额较去年增长39%,达263.6亿元人民币,毛利增长了47%,至55.2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其中,传统汽车业务表现尤为抢眼:根据其半年报,截至09年6月底,汽车业务营业额达88.77亿,同比增长133%,汽车业务首次占到了比亚迪整体营业额的55%;汽车业务毛利率也从08年同期的不足9%,上升到了14%。
而按照比亚迪的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比亚迪汽车完成产量20.68万辆,销售24.69万辆,已经超越了2008年全年的产销量。
但外界的疑惑是,这份光鲜的成绩单,居然还丝毫不关比亚迪电动车什么事。要知道,电动车才是比亚迪众望所归之处,获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睐、比亚迪股价飙升、人们热捧比亚迪为汽车业的明日之星,皆因电动车而起。
之前,王传福也曾多次信誓旦旦地称,2009年会是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的量产年,并在2008年的广州车展、底特律车展上就此大肆铺陈过。但2009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F3DM除了被列入工信部最新出台的《新能源推荐目录》中,首批唯一一款被推荐的轿车外,比亚迪的电动车依然波澜不兴,仍没有进一步商业化的迹象。对此,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的说法是:在没有明确政策补贴前,这是为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略感扫兴之余,关于比亚迪电动车发展所面临的技术和成本瓶颈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仅在电池系统一致性方面,比亚迪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譬如在电池涂布工艺的生产过程中,浆料涂覆的均匀性和厚度均需要自动化监控设备即时调整,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电池一致性不符的情况,成千上万的电池就会报废。据称,2005年,比亚迪曾希望进入笔记本电池市场,正是因为一致性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铩羽而归。
相关专业人士亦担忧,技术的限制会完全摧毁比亚迪之前通过分解自动化设备,利用“人海战术”所建立的竞争优势,而这正是比亚迪低成本的奥秘所在。此外,由于“起得太早”,为了推广电动车,比亚迪甚至需要在一些最基础的配件方面亲力亲为,譬如,他们必须在深圳为自己生产的电动车建设充电站。
如此一来,成本问题无疑就成了比亚迪电动车“叫座”的拦路虎,显而易见的例证是:比亚迪主推的双模电动车F3DM的售价,将近是相同配置的普通轿车F3的两倍。
而解决电动车发展所面临的技术和成本问题,王传福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在这方面,比亚迪不乏引人注目的大动作。去年10月,在接受了巴菲特的注资之后,比亚迪就以2亿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公司,将这个浙江省昔日“规模最大”也最失败的IT企业收归旗下,比较靠谱的一种猜测是:王传福是想做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要由驱动芯片与电源管理器件组成)的研发和生产,进而要控制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这符合王传福“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一贯风格。
但根据相关报道,宁波中纬是个不折不扣的“销金窟”,每个月就需要投入5000万,而按照芯片行业的培育成长规律,比亚迪在该项目上要实现标准产出,就得准备二三十亿,持续投入三年之久;在过去的6年里,将以生产电动车为主的深圳基地计算在内,比亚迪在电动车上的投入就已经超过了50亿。而反观比亚迪自上市至今的净利润,总和也不过38亿元。
因此,外界普遍的质疑和担忧是:比亚迪能承受如此重负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理虽然不差,但就目前的现实而言,比亚迪的情况还不错,根据其2009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比亚迪经营性现金流入87.5亿,不仅满足了其投资(业务扩张)的46亿需求,且偿还了去年以前的借款23亿,现金净增加18.3亿,也就是说,王传福的荷包是鼓的。
对于秉承“用传统汽车挣钱,养活电动车项目”一贯思路的王传福而言,在廉价仿造之外,是否能找到保持良好的现金流、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的新途径?在拓展传统汽车业务、推进低成本渠道大扩张的“千店工程”的同时,王传福如何来维护比亚迪品牌的品质形象——要知道,电动车未来要发力,就必须有一张“品质可靠”、“技术很硬”的名片。如何踩好汽车销量规模与技术品质的这块跷跷板,或许,才是王传福应该“远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