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荆林波:信息技术会创造流通产业的更大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8日 16:58  中国经济网

  

荆林波:信息技术会创造流通产业的更大融合

  荆林波:信息技术会创造流通产业的更大融合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8日讯(梁梦晚)在2009(首届)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信息技术对流通业的影响最终要创造产业更大的融合,信息技术放大效应和外延效应将打破传统的流通边界,业态会更加丰富。

  以下为演讲全文:

  谢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研究,实际上很清楚,在过去人类历史进程中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贡献是最大的,无可厚非,过去两千年的历史中每次技 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推动力也是非常显著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新的技术革命是以IT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这是在发达国家的状况。我今天试图破解或者是我与财贸组许多同仁探讨的是对流通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试着回答一下。

  第一个我们是否需要增加IT投资,这涉及IT投资周期多长,投资什么,投资了以后能否收回效 益。首先IT投资变化的周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每次的内涵也从过去所谓的系统投资,到现在所谓硬体投资和软体投资到内容投资。我们知道摩尔定律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芯片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而同时价格在下降,因此我们企业实体部门面对的困惑是这个。

  其次是投资什么?是投资硬体,基础设施、设备还是投资软件,过去例证显示,软件的投资越来越 大。第三个问题,真的投下去以后企业是否就能够获得收益?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在经济转型、在生产流程的所谓升级换代,我们投下去了以后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吗?在过去许多的例证里面,由于先发优势的存在,使得IT技术越来越成为普惠的竞争要素,他不再是专有技术,而慢慢成为技术设计,因此企业面临着困惑,产 业面临着困惑,我们国家同样面临着困惑,由于微观主体出现的变化,有两个数据说明问题。IT投入得不偿失,一个是查斯曼的研究,一个是麦肯锡的研究

  我们这个行业受到IT信息化的支撑,销售零售率、生产率的增长,过去三十年非常明显。沃尔玛 的事例更典型,要不要投,投多少,指望多久收回来。第二个困惑,现在面对信息爆炸,企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海量的数据出现以后怎么办?信息技术知识时代的 来临,无论怎么说,过去数据显示,全球每三年的信息量翻一番。在企业,我们老板面临的是数据海量。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可以放在更大的时空来看,知识存量的增 长与更新速度变化,知识存量不断地放大,但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是人类学家说的,人类社会由所谓的前IT社会到未来的后IT时代。

  对企业微观主体很大的变化是构建所谓的竞争情报系统,500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这个。第三个困惑是信息技术来了以后,我们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消费 主体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很显然由农业为主体的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今天网络经济网民为主的社会,中国现在的网民已经突破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城乡消费结构的变化,我们现在进入第三轮的消费升级,小康型,尤其在城市出现了小康型向享受型的升级,在乡村从温饱向小康型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 主体的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从消费的行为来看,传统的一代与新生代消费行为到今天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看到若干个月光族的消费行为,许多人不可理解。第四个变化和困惑在于对产品的变化影响, 我们前面提到了消费主体,同时在中国我们还面临一个大问题,人口红利在未来20年左右分割完,我们消费群体的主力是什么,婴儿潮。这些热销产品在未来有许 多的变化,尤其是产品的更新速度同样会越来越快,所谓时尚的产品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状况怎么看待。

  反过来,由于经营的主体,面对的客户终端和品类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传统实体(商业载体)发生 剧烈的分裂,像红星美凯龙再做30万,50万还能做多大,你的瓶颈已经遇到了,你的竞争边界没有办法超越。我们看淘宝在去年的成就,创造全国三个一,一千 万的消费人群,全国1%的社会零售总额在淘宝网出现,第三个一是接近一千亿的销售额。

  在座许多企业是做实体店的,我们传统零售业过去主打几类产品都跑到哪儿了,我们曾经的电器被国美、苏宁分割了,现在化妆品、服装,80后消费者有多少在线 下购买,也许今天还没有进入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我们看到非主流人群在网上购买主流产品很流行,未来主流人群购买主流产品在网上,十年前我们说这个的时候 早,但是今天这个现状非常明显了。IBM做一个非常明显的案例,"面包可以跑的更快",我不点评了,这说明一个很深刻的含义,信息化对流通产业、流通企 业,当然对研究者也提出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流程再造,组织框架的重构,以及员工关系的构造,还有品牌管理怎么做等。

  宝洁和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应该是国内大多数企业应该走的模式,是共赢的模式。沃尔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为全球零售业许多的标杆,这些研究不去赘述了,大家 可以看我们的成果。我们国内的企业也毋庸置疑取得许多显著的成长,像山东的利群,做的电子平台,做的可视性物流仓储管理,仓管人员也可以拿一个手持终端扫 码。我们中国的流通既有外贸也有内贸,我们既说线下的,但是未来更多说线上的,B2B的交易越来越多在网上实现,这个量很大。就点出一个很著名的模式,阿 里巴巴的模式很庞大,不是简单的B2B,还有B2C,这里面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人一夜之间成就了大的企业。

  还有许多的企业,像网盛科技做的垂直性的B2B。我们传统的零售现在面临问题,服装现在作为 很大的品类,现在更大的交易未来就向网盛科技倡导的中国服装网交易。我们有四类消费人群,消费的物品也不一样,我们慢慢从第一类非主流人群消费日用品慢慢 向高层走。所以无法理解今天在中国有若干个钻石网,购买数十万的钻石在网络上交易成功,而且从业务模式来说越来越复杂,不是简单的阿里巴巴就是终极目标, 聚集未来深度服务的网络,业务模式也在加深。我们1.3万亿的服装市场,40%的服装份额不是主流渠道,而是在网上走。这是很可怕的变革。

  我们再想以后逛百货商店的时候,有一部分是跑到网上了。虚拟经营的集大成者,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麦考林这些公司做的,微笑曲线的两头被企业控制,其专卖店 有三千家,去年的销售额有70亿,尽管这是很成功的业绩,但是与日本的衣优库比的话,我们店铺数额是人家的三倍,评效是人家的十分之一,尽管这个模式很成 功了,但是我觉得潜力还很大。电子商品里面,最成功最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商城,能够做到4亿,而且单月的销售额突破3亿,你在网上可以随时跟踪到什么地方, 终端在哪里,配送地点收到货了没有,未来中国流通业将进入一个能力竞争的时代,通过核心能力的打造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的总结四句话,信息技术对流通业的影响最终要创造产业更大的融合,打破传统的流通边界,业态更加丰富,同时信息技术放大效应、外延效应非常大,还有更多的业态会出现,这是我们今天看不到的,也是个人无法解读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曹元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