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丰导入混动凯美瑞 开创环保新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22:4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赵 云 广州报道

   11月23日,第七届广州车展,广汽丰田携新凯美瑞、汉兰达、雅力士及进口车型2010款FJ酷路泽悉数登场,全面展示公司5年快速发展的成就。同时,备受关注的凯美瑞油电混合动力版也在广州车展上重磅亮相。

   同日,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在采访中透露,广汽丰田计划导入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相关准备工作。“以G-Book智能副驾和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相继导入为标志,广汽丰田凯美瑞必将在整个中高级车市场树立起全新标杆,引领国内汽车行业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绿色环保的潮流。”

   据了解,在坚持“回归原点”,成功实现产品、工厂、渠道“三位一体”全面升级的基础上,广汽丰田2009年市场表现出色。全年总体汽车销量将突破20万辆,预计超出年计划10%,较去年产销增长20%以上,产值增长可达到25%,成为丰田全球最瞩目的事业体之一。

   相对不少参展企业动辄十年、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刚过五岁生日的广汽丰田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倍显年轻,但广汽丰田五年来发展的辉煌成绩和巨大潜力不容小觑。自2006年5月第一辆凯美瑞下线以来,广汽丰田累计实现产销61万多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19亿元,累计上缴利税近300亿元,直接创造就业近6000个,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名符其实的后起之秀。

  产品线竞争力持续增强

   本届车展,广汽丰田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新凯美瑞和汉兰达。

   以“五大革新”进行中期改款的新凯美瑞自今年3月上市以来广受好评。目前,凯美瑞每月销量稳列前茅,预计年总销量将突破15万辆。上个月,凯美瑞迎来第50万辆下线,从而成为中高级车乃至整个乘用车汽车行业中历时最短达到这一纪录的单一车型。

   去年广州车展还位居进口车之列的汉兰达已于今年5月在广汽丰田实现国产,以“无界限”的独特价值首开豪华城市型SUV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上市首月,汉兰达便以超过30%的市场份额夺得大中型SUV上牌量冠军,9月份更跃升至50.8%,以绝对优势牢牢占据了大中型SUV市场半壁江山。截至目前,汉兰达累计订单量已突破3.7万辆,从而在上市不足4个月内提前完成了2009年度2万辆的销量目标,最终年销量有望突破3万辆。

   “从产品销售上来看,广汽丰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汉兰达为先锋、凯美瑞担纲主力、雅力士和FJ酷路泽为侧翼的阵势。”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钟师认为,在车型数量未占优势的情况下,广汽丰田根据消费者需求持续提升每款车型的产品力,以产品线竞争力的持续增强赢得了非凡的市场成功。

  导入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

   本届车展,备受关注的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也隆重亮相,引起业内的强烈关注。丰田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是美国市场最畅销的油电混合动力车之一,月销量保持在5000辆以上。本次展出的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正是广汽丰田计划国产的车型。

   油电混合动力车被公认为是汽车行业目前最成熟、最有效的环保节能解决技术。据了解,该车型将采用新一代的TOYOTA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综合了电动机和发动机两大动力优点,不仅拥有中高级车顶级水平的动力性能,而且实现了出色的低油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汽油版凯美瑞大幅降低。

   另外,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的另一亮点是它出色的静谧性。在启动和低速时,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仅有电动机运行,为驾乘者带来非凡的静谧感受。而且,在确保车身的强度和刚性以减少共振及噪音的同时,油电混合动力凯美瑞对车身的隔音、吸音材料也进行了重新配置,实现了高级车特有的静谧性。

   据了解,目前,广汽丰田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作为国内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中的最成熟产品,该车型的导入无论是对广汽丰田,还是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借助凯美瑞作为中高级车市领导车型的强大品牌影响力,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将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另一方面,丰田油电混合动力的低油耗、低尾气排放、优异的加速性、高静谧性等优势,也将进一步巩固凯美瑞在中高级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