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寅泉:关注哥本哈根会议的三个新闻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20:36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在距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还有10天的时候,中国于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哥本哈根会议将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会议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调步调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而随着美国和中国分别宣布奥巴马总统和温家宝总理亲自出席,本次会议立即变得令全球瞩目。

  我们可以从三个点来关注哥本哈根会议,一是美国,二是中国,三是欧洲、日本及澳大利亚。这三个点的步调协调得越好,会议取得高度共识的概率越大,遏制温室效应的实际作用越明显,此次会议的里程碑意义也就越为历史所凸显。

  美国这个“点”最为重要。谁都知道美国在控制温室效应方面的态度一直很暖昧,对《京都议定书》总是采取绕弯子的方式,因而被国际社会称为“节能减排的后进生”。但是,这些负面评价都是前一任的美国总统留下来的,到了奥巴马总统这一任,从今年1月15日开始,国际社会即开始看到美国态度的变化。如何兼顾美国利益与承担世界责任,这是奥巴马总统及美国决策层首要考虑的事情。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以来,截至2004年,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排放量却比1990年上升了15.8%。2001年,布什刚开始总统的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美国利益高于全球利益,这在奥巴马时代应该得到矫正。哥本哈根会议对于美国是个重新与世界站在一起的平台,奥巴马将亲临会议也表明了他与前任的不同。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高调宣布温家宝总理将出席会议,这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加剧的关键时期,负责任的表现。中国于1998年5月就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今年11月26日又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提出“清晰的量化目标”,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将对大会的预期结果产生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与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相比,中国现阶段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用于减排的财力和成本相比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还较大,付出的代价也更高昂。但从全球的角度确定自己的行动准则,中国表现了应有的胸怀。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这几个方面作为哥本哈根会议三个新闻点之一,有非常明确的行动指向,是积极因素。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在《京都议定书》通过以来,一直是减少排放和加快节能产品开发的积极推动者。本报多名记者曾于去年和今年分别赴澳大利亚采访,澳洲从政府到企业以至公民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与清洁能源研发成果,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会前扎实有效的沟通,展望哥本哈根会议,可以预期其积极的成果出现。但艰苦卓绝的奋斗还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水平的提高。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人类要付出巨大努力,然而,就像伟人的一句名言所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