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不变”中求“大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16:21  中国经济网

  “供销社”是干什么的?供销社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什么?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增长方式出现转型的时期,供销社还能担当起“服务三农”的重任吗?本报记者在国务院“若干意见”颁布时,穿越农业大省湖南调查发现,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带领全系统人员坚持改革发展,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恰逢立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春节上班后的第一次调研就放在供销社,肯定了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中发挥出来的显著优势和巨大作用。张春贤认为,供销社的改革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组织和服务创新,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湖南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湖南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在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大变革中,湖南省供销总社党组坚持在“不变”中求“大变”:始终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宗旨,灵活多变的是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策略。“不变”中求“大变”,给湖南省供销社系统带来的是每年40%递增的发展速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这种发展速度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是少有的。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说明了供销社在“不变”中求“大变”辨证关系,至目前,湖南省供销系统已建立农资连锁配送企业121家,农资交易市场77个,经营网点遍布湖南全省乡镇,农资供应量占全省的67%;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示范基地964个,入社社员47.6万户,带动农户113.6万户;发展各类协会171个,会员单位达2455个,帮助销售农产品115亿元;仅今年1—9月全省供销社系统从生产者直接购进的农副产品42.6亿元,同比增长49.6%。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也时刻牵动着湖南高层领导的心。今年8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在多次到供销社考察服务“三农”工作,推动供销合作事业进步、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后,又一次深入供销社系统调研,湖南省供销社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陈德礼向省长立下了“军令状”:到2011年,湖南省供销社系统将全面实现“54321工程”,即构建五大网络(农资销售、农副产品购销、日用工业品供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鞭炮购销服务、国际市场销售),建设四大市场(农资、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交易),打造三大平台(投融资服务、网络信息、专业协会),组织二大投入(自身投入50亿元,招商引资50亿元),达到一个目的:搞活农村流通,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机会,全省供销社系统商品购销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增加5万人就业。

  陈德礼的底气来自于供销社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在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强化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建设、创新社有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持。

   供销社的经营战略可以变,

  服务三农的宗旨坚决不能变

  11月的湖南洞庭湖畔,寒潮已至,虽然今年的冬季比往年来得早些,却丝毫影响不了华容县团洲乡团南村棉农李立新的籽棉采摘进度。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入了合作社,产前统一供应良种,产中统一技术服务,产后统一收购运输,不仅价格有保证,还给入保险、垫付资金,合作社就是棉农的家!”

  李立新提到的棉花合作社,指的是华容银华棉花合作社,是湖南省银华棉麻产业集团股份公司和岳阳市华昌棉麻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的湖南省第一家棉花专业合作社,第一批工吸纳团洲乡642户棉农入社。作为合作社的社员和联络员,李立新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笔帐:由于合作社的专家指导及时,和以往相比,每年棉花至少少打2次农药,每亩少说也能节省10多元费用;棉虫治住了,虫棉减少了,棉花产量、质量都提高了,单产由每亩60公斤提高到80公斤。同时,,合作社帮棉农把棉花直接交售给棉花加工企业,不象入合作社前由棉贩子上门收购,每斤籽棉至少也得让利一角钱给贩子,而且合作社在棉农资金紧张时垫付种棉资金,“往年很多棉农总是向商家赊购农资,待棉花上市后以棉花抵缴本息给商家,像我种18亩棉田仅利息一项就要多付出400多元,入社后,合作社就帮我们省下了这笔开支。”说起合作社带来的方便,李立新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们这里的棉花合作社就是好,除平时热心为我们服务外,连卖棉都是为我们免费运输和提供包装袋……”

  记者了解到,棉花是湖南省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00万亩、年产量基本稳定在400万担左右。同时,该省依托丰富的棉花原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目前已发展到纺纱250万绽、年需求棉花600万担,形成了棉花生产、销售、收购、精深加工一条龙的良性产业链条,棉花产业成为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中的支柱性产业。在棉花产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一方面,众多棉纺企业需要大量的优质棉花,而由于一家一户种植棉花的方式,造成品种杂乱、品质参差不齐,而且很难统一收购,无法保证企业稳定的优质的棉源供应,另一方面,分散的一家一户的棉农处于弱势地位,生产中缺资金、缺技术、缺服务,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棉农造成伤害。

  “农村是我们供销社施展才华的阵地,我们的根深植于农村,我们肩负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城乡物流的重任,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的经营战略可以变,但供销社服务‘三农’这面大旗决不能倒!”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在研究经济转型期的供销合作之路怎么走时,首先定下了“万变不离其宗”的调子。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由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组建的湖南省银华棉麻产业集团股份公司实施“订单农业”战略,坚持“不拒收、不打白条、不压价”,将每年的3月20日——4月20日作为全省棉花“订单农业”月,按订单农业“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种植基地化、管理企业化”要求与农民签订“保收购、保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保价格”的“三保”合同。“订单农业”解除了棉农的种植风险和售棉顾虑,极大地调动了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公司在全省建成棉花专业合作社51个,带动棉农达50万户,产量达120万担以上。同时,棉花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使棉农增产增收也变成了现实,棉花单产每亩由60公斤提高到80公斤,仅此一项,公司带动全省50万户棉农增收达2.5亿元。同时,近年来,该公司在澧县、津市、华容三县16个乡镇建立23.8万亩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实行了“一地一品”集中连遍区域化种植,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培漂浮育苗移栽”和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棉花品种多乱杂、品级一致性差的问题,据统计,示范基地棉花单产平均增长7—9%,达到102.7公斤,主体品级提高一个级,达到2.5级,棉农生产成本每亩节约109元。

  湖南省银华棉麻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跃钢给记者介绍:“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变,带来的是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带给农民的是收入的增长。”他举了一个例子:新合作服务让今年的棉花单产增加、成本下降,今年全省棉农亩均收入可达1050元,比上年的490元增加560元,增幅达114.2%,使棉花成为今年农产品中价格涨幅最高的产品。

   第一步活了,活了后面每一步

  一片片茶叶,成就了茶农、企业双赢的大产业

  11月18日在长沙开幕的首届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传来喜讯:代表湘茶产业龙头的湖南省茶业公司与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3200万元的购销合同,双方强强联手,共享销售网络。“福建人以往喝的都是自己本地的功夫茶、铁观音。现在湖南的绿茶、黑茶、黄茶也打进了福建,这确实是一大创新。”在会场,公司的负责人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日前,该公司还与上海世博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馆会成功签约,并达成协议:“湘益”、“白沙溪”两大黑茶品牌将代表中国黑茶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

  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直属重点单位,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内外贸并举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过去,她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提篮”买卖的小企业。2004年,省供销合作总社支持茶叶公司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公司实行整体改制,围绕茶叶产业这根主线,高举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大旗,大力打造品牌和不断创新发展战略。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建设茶叶基地、控(参)股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长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积极组织茶叶生产基地申请有机茶国际认证,并对茶农进行培训,组织基地茶农进行标准化生产。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省建立了66个茶叶基地,18家控参股企业,99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总面积达48.6万亩,联结15.5万户茶农。同时,公司通过包销、返利等方式,高度保证茶农的种茶收益。公司每年加工销售的茶叶95%是来自基地的产品,2008年,公司直接带动15.2万户茶农户均增收4000元,辐射带动湖南数百万茶农脱贫致富。

  第一步活了,活了后面的每一步。目前,湖南省茶业公司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下了五个行业第一:经营茶叶4万吨,占湖南省茶叶商品总量的70%,商品数量全国第一;茶叶出口居全省第一;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排名全国第一;经营边销茶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排全国第一;出口有机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

  成功的喜悦激起了创新发展战略的决心,近几年来,茶业公司先后整合了君山银针、古丈毛尖、沅陵碣滩、安化白沙溪、湘益茯茶等各地优秀的茶叶品牌资源,通过综合利用和品牌运作,重点打造“君山”、“湘益”、“白沙溪”黑茶三大茶叶品牌,这些品牌茶叶的原料95%来自公司纯天然、生态、有机茶园,有了品质做保证,品牌茶叶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品牌效应显著增强,目前,“君山”品牌已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随着“君山”、“湘益”、“白沙溪”品牌效应的增强,该公司加快了市场开拓步伐。目前,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世界茶叶营销网络。在国际市场,已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建立了6个国外办事处。自2000年公司获得进出口权以来,出口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国内市场,公司在全国以湖南为核心辐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四川、内蒙等近30个大中城市,以专卖店、加盟连锁店、超市柜台、直销、团购、总经销等方式构建营销渠道,在全国建立了77家示范专卖店、377家连锁专卖店、8000多个经销网点。

  片片小茶叶,成就大产业。湖南省茶业公司庞大的销售网络,是基地茶农销售茶叶的坚强后盾。茶农在公司的带动下,收入稳步增加。2008年,公司直接带动15.5万户基地茶农户均增收4000元,解决了将近2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今年,将确保15.5万基地茶农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在“不变”中求创新

  在创新中求“大变”

  

  在湖南省食用菌产业版图上,长沙的杏鲍菇、郴州安仁的姬菇、怀化靖州的茯苓、郴州桂阳的香菇均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其中靖州的茯苓、天麻等食药用菌年产量达6.5万吨,安仁姬菇、秀珍菇等珍稀菌年产量达6万吨。

  10月下旬起,新鲜香菇开始大量上市。记者日前随湖南省食用菌公司的专家在长沙县春华食用菌基地的香菇基地看到,刚从大棚里采摘的栗色小香菇,菇形圆整,菌盖下卷,菌肉肥厚,菌褶洁白。专家们告诉记者,这是真正的“一品香菇”。由于今年长沙天气适中,香菇长势喜人,产量高,价格好,菇农已收回成本,预计每万棒香菇可收益2万元。

  湖南省食用菌公司是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参控股的、唯一集食用菌科学研究、加工销售和行业管理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开始,在长沙县春华镇建设高标准珍稀菌周年生产基地,现日产杏鲍菇4吨,年产值2500万元。记者了解到,香菇种植成本高,种一亩香菇,菌种、大棚的投入就需2万元。对于一家一户的菇农,高成本就是“高门坎”。食用菌公司多方探索产业发展模式,与菇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公司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总体原则下,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采取“大户带小户,户入社,社入会”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同样是‘公司+基地’,关键就在怎么加?”公司负责人介绍,实行两次分配,即产品销售收入,按三七开进行第一次分配,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70%归社员所有,第二次分配30%,将本社所有成本费用、公积金、公益金等除外的赢利在全体社员中按股分红。

  目前,依托公司领办的春华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有种植户575户,产业化标准基地12个,优良品种12个,珍稀食用菌种植520亩,产值2253.5万元,增收1298.2万元,户均增收22578元,形成规模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春华”牌食用菌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远销北京、上海等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

  如果说,服务三农,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源于农的情结,始于民的期盼,那么,立足发展,走科技创新之路,更是供销人助农致富的一条捷径。在湖南省食用菌公司的科技示范园内,一批批技术人员常年驻守在这里,用全部的精力倾注在这片土壤中。2008年,该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4项(“秸秆菌业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珍稀食用菌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农村人工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食用菌物流与保鲜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引进和推广国内外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6项,验收鉴定成果2项。今年4月“湘杏98”工厂化生产技术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科技部门建议向全国推广转化……

  老供销推出了新改革,新改革带来发展的新希望。如今,在农业大省的湖南,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大旗正飘扬在三湘四水。无论是白云深处还是边陲小镇,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供销人的身影在忙碌,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的“新网工程”遍布湖南全省乡镇,供销合作社在扩大农村内需的作用已举足轻重,所占市场份额每年成几何数增长,仅今年1至9月,湖南供销合作系统实现购销总额46408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4%,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3.05%,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48.53%。新网建设不仅拉动、促进了农村消费,而且安排了大批农村青年就业,今年1至9月为农村新安排就业超过11000个。面对供销社的新辉煌,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基层调研时满怀深情地说:“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和难点在农民。供销社系统,在‘三农’工作中地位重要,作用明显。”

  (责任编辑:王姣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