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语电影的嘉年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07:45  中国经济周刊

  韩浩月

  1998年,冯小刚以一部《甲方乙方》开辟了贺岁片的概念,此后几年,冯氏喜剧成为贺岁片的代名词。很多年后,人们想起2009年贺岁档,也许会觉得它像1998年那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在2009年,贺岁档彻底由“一片独大”进化成众片争相上映的局面,激烈的档期竞争,表明华语电影正式进入了爆炸式发展期。

  没有大片支撑的贺岁档是缺乏吸引力的,于是,《三枪拍案惊奇》、《花木兰》、《刺陵》、《风云2》、《十月围城》、《锦衣卫》、《孔子》、《无人区》等,让贺岁档成为华语电影佳作的嘉年华;同样,没有中小制作的贺岁档也是不够多元的,于是,《我的唐朝兄弟》、《熊猫大侠》、《恋爱前规则》、《隋朝来客》等,见缝插针地挤入档期挑战大片,让贺岁档拥有了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赏心悦目。都言今年贺岁档难免有的片子成为炮灰,可如果没有炮灰又怎能促使华语电影实现涅槃般的提升?

  电影创作的繁荣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票房的刺激,二是作品数量的激增。现在看来,2009年的电影市场完全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票房是一针兴奋剂——得益于金融危机,去年中国电影收获了43亿元票房,连锁反应带到了今年,呈现出的就是新电影公司不断成立、大中小制作频繁出击、贺岁档扎堆上映的热闹景象,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现在的电影环境和当时何其相似……

  2009年的电影生产总量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公映数量绝对远超从前,仅贺岁档的20多部电影,就赶上前些年几乎全年的公映数字。如此众多的贺岁电影,不仅增加了观众的选择余地,也加速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整合,可以与国外电影制作机构相抗衡的电影大鳄,也会通过今年的电影市场得以崭露头角。

  事实将表明,推动电影产业起飞的真正力量将来自市场。冯小刚在《非诚勿扰》大获成功后拍摄《唐山大地震》,姜文要把《让子弹飞》拍得“让观众看得懂”,张艺谋令人意外地拍摄大红大绿的《三枪拍案惊奇》……三位中国电影领军人物的新作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部指向了观众与票房,以往想通过电影传达宏大命题的使命感没了,与民同悲同乐重新成为大导演们的创作主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它表明国产电影真正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将观众需求和工业化生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好莱坞模式,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那么,始于2009年的这场华语电影大碰撞,也必将会为集娱乐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经典电影密集诞生打响第一枪。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