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呼唤“全球领导者”与会
盛媛
一位丹麦高级官员近日透露,目前全球至少有65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意参加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但他拒绝透露具体名单。
该官员称,多国领导人的参与增加了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法律文本的机会,同时众多的与会人数也将导致哥本哈根“爆棚”。
协议有望达成 奥巴马才出席?
丹麦政府上周末宣布,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多数都计划参加此次大会,其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尼等。目前总计有18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出现在哥本哈根。此次,丹麦共向191个国家与地区的政府首脑发出了邀请。
“得知60多位国家与地区的政府首脑确认与会,而且多数人态度积极,我们备受鼓舞。”丹麦首相拉斯穆森22日在其所在的自由党会议上说。
哥本哈根大会最初是希望将各国环境部长聚集到一起,但由于全球气候问题突出,现已升级为领导人峰会。随着会议召开日期的临近,一些重要国家在减排幅度等重要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丹麦政府正进一步努力,争取在会议的最后一两天让各国领导人聚集起来,为达成法律文本性质的协议作出最后努力。
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尚未保证出席大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是否出席也未有消息。中美两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
巴西总统卢拉已向其他国家领导人呼吁,希望他们能够出席哥本哈根大会,以打破目前在减排谈判上的僵局。卢拉说,他将在近期同奥巴马会谈时敦促其前往哥本哈根,“我们可能因为缺乏全球领导者而无法达成协议。”
不过,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已表示,只有在协议有望达成的情况下,奥巴马才会前往哥本哈根。
奥巴马上周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称,双方致力于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同时相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的基础上,达成的成果应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适当减缓行动。
这是美国首次公开承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最早出现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该宣言表示,由于各个国家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各方期待至少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
不过,英国政府一位官员22日表示,出席大会的领导人人数已经“严重超标”,当然这可能造成“连锁效应”,让更多的领导人参会。
前述丹麦官员认为,若要改变一些立场固执的国家的态度,各国领导人的与会是必要的。而上述英国官员说:“各国领导人的与会不能保证会议的成功,但增加了失败的难度。”
尽管各方已不期望能在哥本哈根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性协议,但各方领导人仍希望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一致,例如:发达国家明确细化其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及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则表态采取措施,遏制碳排放量的增长。
减排问题上的“关键国”——美国国内一直未能就减排目标达成一致意见。美国国会众议院6月底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20年,美国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需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7%,到2050年则减少83%。参议院版本的法案则将上述两个目标分别定为20%和80%。
本月3日,美国参议院环境和公共工程委员会已经就参院版法案进行辩论,但该委员会中的7名共和党议员当天集体抵制辩论。预计该法案很难在哥本哈根大会前获得参议院的通过。
“目前美国国会仍然是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阻碍因素。”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主任杨富强日前对CBN记者表示,共和党的杯葛是主要原因,哥本哈根大会前,《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参议院走完程序难度很大。如此一来,美国国会将成为此次国际谈判的“短板”。
(编者注:昨日有读者询问哥本哈根大会的标志“COP15”是何意。事实上,此次哥本哈根大会的正式名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为英文“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