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GDP增长9.4%的内含及外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4日 0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2010年的中国经济到底会出现何种状况?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做出一个基本判断,2008年第四季度GDP的急速变化充分说明了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我们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做出一定假设的情况下来推测中国经济自身的运转。最后,我们在谈论完短期问题之后,还需要将眼界放长远一些,从经济运行的机制上去分析一下“第二次探底”等问题。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从逻辑和经验上去探讨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

   本报今日刊登的就是这样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撰写。该课题组首先设定了两个外生参数:(1)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为7500亿元;(2)2010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兑换率为6.60:1。然后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分年度预测了2009年与20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对GDP、进出口和新增贷款等数据均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分析了通胀和资产泡沫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建议。也许读者不一定同意其中部分的具体观点,但就目前而言,多一种声音无疑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思考其中的问题,并有利于未来对此做出解答。(谷重庆)

   文/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

   在世界经济回暖、中国宏观经济超预期反弹的背景下,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情况会如何呢?

   2010年投资

   仍会维持在高水平状态

   总体而言,GDP全年增速将较2009年持续回升,但季度同比增速却与2009年相反,呈现出轻微的下滑趋势,呈现“倒V”形,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9.42%。

   先看投资,在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投资增速将在25.4%左右。投资增速的回落主要来源于3个原因:

   1. 2009年基数太高,刺激计划的很多项目都是在2009年上马,但实际发生时期却在2010年,由此会带来基数效应的拖累,但投资领域的繁荣程度将比同比数据所反映的要好。

   2. 目前出现了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政府正在通过“土地闸门”、“信贷闸门”、“投资审批闸门”约束这些行业的投资膨胀。

   3. 目前地方政府投资膨胀势头很猛,很可能受到中央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的约束,从而限制部门地方项目的大规模膨胀。

   尽管存在这些因素,但投资增速仍会维持在25.4%的高水平状态,其核心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资周期的惯性作用。目前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速、新项目计划投资增速以及在建工程项目增速都处于历史高位,按照中国平均2年左右的项目投资周期测算,2010年将在2009年的投资惯性作用下保持较大规模。目前,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以及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速分别为81.1%、36.6%和41%,其水平仅略低于2003-2004的水平。

   2. 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支持效应。大量项目投资的款项依赖于政府财政和银行信贷,由于目前项目贷款主要为中长期贷款,即使2010年信贷相对收紧,这些项目依然有较强的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中长期贷款占比达53.7%,为历史最高位。

   3. 地方投资“依赖症”和“投资膨胀机制”被启动。到目前为止,地方项目1-10月同比增速达34.8%,超过中央项目16个百分点。但鉴于目前分权体系下地方政府对于投资的热情,以及2002-2004年投资高涨的模式,要完全抑制地方政府被启动的投资热情将十分困难。同时,地方政府下半年的资金来源状况大为改善。例如,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836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87.99亿元,增长7.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1330.23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本级收入27033.57亿元,同比增长10.8%。同时,地方城市投融资平台的大规模扩展为地方政府进一步规划投资项目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因此,地方项目投资将引领整体投资出现进一步增长的局面。

   4. 民间投资将会抬头,但复苏的幅度不会太大。民间投资复苏主要依赖于房地产和出口这两个火车头。但是目前的情况是,1)出口将出现反弹,但增速不会太快,估计在10-15%区间,由此只能满足外向型经济存量的复苏,不足以支撑大量外向型企业进行下一轮投资;2)房地产由于销售价格和土地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土地开发的约束、成本的上升和销售下降的可能等因素都会使房地产投资难以出现2002年到2006年高速增长的状况。2009年1-10月虽然销售面积增长了53.5%,但开发投资仅为18.9%,投资观望的情绪依然严重。

   稳定的消费与小幅回升的外贸

   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将持续提升,达到18.2%,但剔出价格因素之后,消费实际增速较2009年有轻微回落。

   2009年,受政策刺激,实际消费和名义消费同步上扬。2010年这种局面将有所不同,名义增幅将持续增加,但实际增幅却有轻微回落,其核心原因在:

   1. 刺激政策的延续和扩大保证政策性消费相对稳定。2010年,很多消费刺激政策、收入刺激政策将会延续,同时很多政策将进一步扩大,为保证政策性刺激效应的延续提供了基础。这些政策包括汽车政策、家电下乡政策、绩效工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展开、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大规模上马、转移支付力度和补贴加大以及其他民生工程的开展。

   2. 支撑消费快速回升的另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中国各阶层的收入水平都处于“收入-消费台阶效应”的临界点。

   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金意味着消费结构将全面进入工业化消费时代,消费升级将快速展开。

   3. 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将带动下游消费类产业的增长。2009年中国房地产销售出现井喷,这将直接导致大致4-6个月后装修、家具等行业的大幅度增长,从而为这些消费的增长奠定基础。

   如果考虑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文化转变等长期因素,未来消费增长的局面是可以期待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网的缺失,短期内中国消费难以出现大幅度提升。2010年物价的因素将使实际消费增速出现下滑。

   受外部环境制约,2010年外需将轻微改善,中国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将发生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根据对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发生以下系列变化:

   1. 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反弹,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并非持续加速,中国出口将在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出现同比增速加速之后,进入一个平稳期。

   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将影响中国出口改善的幅度。

   3. 国内外价格变化的差异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使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竞争力可能步入一个弱化期。

   4. 在国内经济反弹迅猛、贸易条件恶化等因素的作用下,进口增长可能较为迅猛。

   5. 世界经济不平衡逆转的加速可能严重影响中国贸易顺差改善的情况,未来贸易顺差增速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低水平时期。

   6. 资本流入将扩大,虽然世界金融资本流动规模难以达到危机前的水平,但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急剧提升,未来FDI和热钱流入的规模可能偏高,将达到或超过2006-2007年的水平。

   7. 通货膨胀输入的压力加大,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式微,未来1-2年内,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要小于2004-2007年。

   因此,总体而言,受世界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汇率关系重调、贸易摩擦持续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反弹等因素的作用,2010年中国进出口状况将全面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状况,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13.3%、出口增长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

   资产价格高涨

   可能成为关注的重心

   在经济复苏和货币投放滞后效应的作用下,2010年全社会流动性依然充裕,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将出现双双提升的局面,但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将明显低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2010年中国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资产价格的高涨可能成为关注的重心。

   2010年,在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信贷惯性以及政策调整等多元因素的约束下,信贷总量将收缩至7.2万亿-7.8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全球热钱的大量流入、前期中长期贷款的延续,以及大量中长期项目第二阶段的启动、货币流通速度的提升等原因,2010年的流动性依然充裕,狭义货币供应M1将增长17.2%左右,M2增长18.3%左右。

   这种流动性的宽裕将直接成为中国各类价格攀升的核心原因。从目前各类参数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急速加大,CPI、PPI环比都出现了正增长。如果从高达20个百分点以上的“M2-GDP增速”缺口来测算,未来1年内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大。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目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并对比目前与2002-2004年的状况,就会发现2010年中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问题:

   1. 宏观经济总体潜在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全年负向产出缺口依然存在,产能过剩虽然不会成为物价下滑的核心因素,但依然是抑制物价快速上涨的核心力量。

   从整体潜在GDP缺口来看,按照4种方法测算的结果都表明2010年负向产出缺口依然存在。如果进一步测算工业产出缺口与三个月增长年率,结果表明2009年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折合年率约为14.5%,增长速度已经连续5个月上升。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3.6%,其中包含了1999年到2002年的通货紧缩时期,因此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来看,目前的增长速度并不算特别高。

   2. 投资驱动型经济高涨在本质上难以启动持续的过热。因为投资驱动始终将带来产能过剩和供给放量的问题,因此即使2010年投资膨胀出现,其带来的价格上涨也将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对比2003-2004年投资与物价的关系,我们会发现目前投资膨胀的趋势无法达到2003-2004年的水平。

   3. 存在大量抑制物价上涨的短期因素。中国价格因素变化的短期核心因素除了前期的货币投放过多以外,还必须有两个主要的诱因才能引发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一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二是燃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两大价格水平在2010年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原因:第一,2009年粮食的丰收避免了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第二,虽然国际大宗商品将会上涨,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全球经济金融资产缩水严重、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减少、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无法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价格上涨幅度将远小于2002-2007年期间年均上涨的幅度。因此,中国依然存在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可能,但其影响将大大低于2004-2007年;第三,2010年全球依然难以走出价格水平负增长的状态,这会从多种渠道制约中国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

   4. 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改变了货币传递与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应当看到,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膨胀的环境中,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金融作为新的货币蓄水池将有效分散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压力,降低流动性在实体经济的渗透力,金融资产和投资性资产的价格上涨将替代一般物价的上涨。这种变化在金融发达的国家都曾经出现。这将避免中国出现1993-1994年间货币发行过多所带来的抢购、哄抬物价局面,因为当时没有任何回避通货膨胀的投资工具。这种传递机制的变异决定了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管理理念应当发生巨大的变化——应当从传统的物价水平视角分散到金融泡沫预期管理、泡沫管理、物价上涨预期管理与通货膨胀管理之上。

   5. 2010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成为物价水平上涨的替代,货币政策的重点必须关注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过度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进而避免上述替代关系转变为相互推进关系。

   目前过剩的流动性如何进行分流是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关注重点。流动性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渗透,大规模促进消费和投资,应当说是中国经济刺激政策想要的结果。2010年实体经济的运行决定了这种现象难以发生。可以预计的是在通货膨胀预期炒作下各种投机行为的涌现,将进一步推动流动性向各种资产流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房地产。这里的原因有几点,1)房地产总体供小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2)土地供给的减少和流动资金的过多将进一步推高土地价格,进而推高囤积土地和炒地皮的投机活动;3)目前不断涌现的“地王”已经为明年房地产价格的攀升设定了标杆;4)2009年销售额和银行信贷的扩张使房地产商的资金极度宽裕,这会导致房地产企业即使在销售额局部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进行降价销售;5)各种投资者对于地方政府托市的行为有强大预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