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多品牌面临定位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 01:48  第一财经日报

  赵奕

  在中国四分之一世纪的经营,已经让“大众”品牌深入到每个购车者的心中。就狭义乘用车而论,德国大众无疑是国内的销量冠军。南北大众无疑是支撑上述奇迹的两根支柱,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在国内合资办厂的德国大众,品牌建设就像顺带完成的作业一样。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随着其他竞争对手的追赶速度加快,加上诸多老迈的产品同堂销售,原先的“VW”金字招牌如今开始面临褪色的风险。而且,销量上的优势并未同时转化为品牌力上的强势。

  大众的合力

  目前,大众汽车在国内推出了三大品牌的轿车:大众、奥迪和斯柯达。其中大众品牌分属南北大众经营,奥迪品牌属于一汽大众,而斯柯达品牌属于上海大众。

  从销量看,奥迪2008年销量为11.8万辆,而斯柯达为5.9万辆,除此之外均是大众品牌。因此,每年逾80万辆悬挂大众品牌的轿车开上街头。既有普桑、捷达覆盖的农村市场,又有速腾、朗逸覆盖的城市市场;既有高尔夫、宝来覆盖的低端市场;也有帕萨特、迈腾覆盖的高端市场。

  没有比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汽车更好的广告了,从这个角度看,大众确实有理由把销量看得比品牌重要。所有关于品牌的事,也许20年前,“拥有桑坦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已经诠释得十分清晰。

  如果说中国市场是国际汽车业中最丰盛的午餐,那么第一个坐下品尝的大众,一定是尝到了后来者没有尝过的甜头。大众品牌把先发优势演绎得淋漓尽致。

  奥迪品牌同样如此,作为市场的先导品牌,当奥迪100成为高级干部的座驾时,官车奥迪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现在,奥迪车每月逾万辆的销售数字,让竞争对手们难以望其项背。同时,因为豪华车的定位,奥迪为一汽大众带来的利润也是众多合资厂家垂涎欲滴的。

  现在,沉稳、低调、高科技等关键词也与奥迪品牌捆绑在一起,在品牌投放中近20年时,继续赋予品牌新的生命力。

  斯柯达品牌是大众在中国三驾马车中的新兵,作为2007年才开始导入国内的品牌,其第一款车斯柯达明锐已经把销量定格在了每月6000辆以上,成为细分市场的一线品牌。而晶锐和昊锐由于投放时间的问题,尚处在品牌爬坡阶段。

  捡芝麻,丢西瓜

  作为一家拥有十个品牌的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或许也是2009年全球最大汽车制造企业,大众在品牌战略上正在面临着当初通用汽车面临的挑战。

  大众、奥迪、布加迪威龙、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西亚特、斯柯达、大众商用车,上述9个品牌需要保持充分的个性,同时又能节约大量的成本。

  并不是每一款车都能像高尔夫卖得那么好,假如销量不大,又不能带来高溢价的话,那么该品牌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根据大众最新数据,与2008年前9个月的49亿欧元营业利润相比,今年前9个月营业利润大降约70%。

  其中,大众品牌的营业利润为3.35亿欧元,奥迪为12亿欧元,斯柯达为1.62亿欧元;西亚特亏损达2.28亿欧元,宾利亏损1.48亿欧元。西亚特与宾利已经成为大众大量输血的业务。而在中国,前9个月,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销售超过100万辆,营业利润总共达到5亿欧元。

  因此,奥迪品牌以及新兴国家依然是大众汽车的利润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大众的品牌运营必须找到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

  当通用汽车经历了破产保护的痛楚后,其品牌数量大幅缩减,萨博、悍马、土星、庞帝亚克卖的卖,停的停。假如大众需要等到伤口不断扩大才来止血,也许会经历通用汽车相似的痛楚,这无疑十分冒险。

  大众面对的挑战

  虽然,国内的南北大众以及进口车业务都如火如荼,但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大众汽车依然面对挑战。几乎在每次接受采访时,斯柯达品牌的头头脑脑们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如何摆放这个品牌的位置,特别是与上海大众旗下大众品牌产品的位置。

  斯柯达的第一款产品——明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定位比朗逸和速腾都略高。不过,等到晶锐和昊锐上市后,问题随之而来。晶锐如何摆放与Polo的位置,而昊锐和帕萨特新领驭又该如何定位。

  这些疑问一个接一个时,斯柯达品牌已经确立江湖地位,大众汽车也成立了“斯柯达中国”,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回应事关品牌定位、价格定位的问题。在欧洲,斯柯达的定位低于大众,是大众品牌在同级市场的有力补充。

  但在国内,斯柯达显然不能满足于“补充”的位置。“昊锐这款车在欧洲定位是B+、C-,它的定位是比较高的。”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在新领驭上市时,回应新领驭和昊锐该如何定位时对CBN表示,昊锐更高的定位不会与新领驭产生冲突。

  因此,斯柯达品牌需要找到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调和位置,会不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还得留由销量给出最后答案。

  除了新品牌定位,大众汽车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赋予旗下诸多品牌新的生命。诸如桑塔纳、捷达、帕萨特、宝来等车型,虽然它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更新,但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来说,这些品牌垂垂老矣。

  此外,庞大的销量让它们普遍缺乏个性,它们针对家庭还是公务,针对农村还是城市,注重运动性还是舒适性。由于中国已经不是10年前一个产品能通吃全部市场的时代,而那个时代延续至今的产品都面临同样问题:到底卖给谁?

  作为市场先导者的大众,在最先享受市场份额后,也必须最先面对这个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